都说做设计死路一条,为什么没见几个人放弃?【杰视帮】
前两天,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在餐桌上抱怨:
“做生意太累了,什么风险都得自己担着,还是你们好,听上去就高端,我也想转行做设计了。”
还没捞着开口,另一个朋友趁着酒劲儿直说:
“别,千万别,做设计死路一条。”
说实话,些许有点震惊。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了,而且,我也没有站起来反驳。
做设计是死路一条吗?牵扯到金钱的问题往往缺少非黑即白的绝对性。
在暧昧的辩证性下如何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到,我们能看到什么。


一边,是已经踏入圈子人的生活百态。
一些最基础或刚入职的设计师和美工们每天勤勤勉勉,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熬夜仅能换来最基本的温饱,拿着五六千的工资勉强解决一个吃饭的问题。
甚至还有不少在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师还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而一些行业顶尖的设计师总给人感觉每天轻轻松松,不说年收入破百万破千万,车、房、事业,至少该有的全都有,甚至连头发都还不少。

另一边,是还未踏入圈子人的心驰神往。
在圈外人的眼里,不论是艺术设计师还是电商设计师,工作姿态总是那么潇洒,一张干净的办公桌,一杯刚刚磨好的拿铁,一张图几万几十万的价格,总感觉一个月搞定一张图,就吃喝不愁了。

很多人发现理想无法在现有工作中施展,就把这份梦想寄托在了想象中自由且美好的设计领域。
特别的,电商设计相对而言的低门槛,往往培训一到两个月就能顺利入职的诱人就业率,不免让越来越多受够了本职枯燥乏味工作的人选择转行电商设计。
圈内和圈外的两种风向,在交界线的地方开始了奇妙的化合作用。新人开始向老人寻求建议,不少老人想也不带想地像开头一样奉劝:
“别,千万别。”
但矛盾的是,这些劝退新人的设计师们往往自己又在设计第一线的水深火海里奋斗拼搏,丝毫没有一点放弃的味道。

我们不妨来做个大胆的猜想,为何会出现如此矛盾的两面风景线。

1、觊觎后辈才能,害怕后浪拍前浪
对于这个假设,可以很确凿地说,不可能。
虽说人与人的天赋不能一概而论,但大多数的我们还是处于同一起跑线,尤其是在电商设计这一块,经验与履历往往和设计技术本身一样重要。
只靠天赋乱莽,缺少积累下来的实战经验与商业思维,是无法一步登天拍死前浪的。
即使是毕加索穿越,也难说靠着抽象造诣,能在一两月内能快速跟上电商实战,还得靠前辈们的指导与帮助。
另外,虽说有点自吹自夸的嫌疑,在电商设计这一行里,大家普遍都是善良且爱才的,和一些商场与官场不同,优秀的人不仅不会受到前辈的打压,反而大家都会自发去帮助去培养,这种单纯而美好的氛围,倒是值得我们拿出去吹嘘的资本。

所以,因为嫉妒后辈才能,担心后来居上而劝退新人,基本是不成立的。

2、自身发展不好,对职业前景消极
凯撒大帝说:“我来,我见,我征服。”
设计前辈们说:“我来,我见,我被征服。”
一些出众的设计师经历过长时间不分昼夜画图改稿的苦日子后,即使走到了主美的岗位,对这一行的发展前景依然不看好。

再加上,科技的超速发展,AI人工智能成长到了可以自主完成很多初级的抠图与配色工作,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即使是这些身经百战的老炮设计师们,依然不免咽咽口水,担心电商设计师在未来被取代的可能性。
但对他们自身而言,熬了三五年,可算是熬出了头,就算真是一个夕阳红的产业,面对一份行业内中上等水平的薪水,和自己满心疲惫无力再充满激情转战另一行的内心,想想还是咬牙坚持着。
这时候,面对新人的询问,很多设计师会出于好心回答:
“设计师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回头是岸,考个公务员朝九晚五不香吗?”

3、认为新人只是心血来潮,缺少信念
兜兜转转也算见过不少设计界大佬,按理说,处于业界天花板的这些大佬们已经是实打实的人生赢家了,作为成功案例,应该是鼓舞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电商设计,但怎么还有大佬会劝退部分萌新呢?
像开头那位朋友一样,我相信不少人转行电商设计并不全是热爱与梦想,更多的还是为了一个更现实的东西钱。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电商设计门槛低,油水多,随便一张图至少都是五位数六位数的。在这里,可能要做一个严肃的辟谣。
门槛低,随便一张图,是指十几年前的这样:

油水多,一张价值五位数的图,是这样:

所以,不仅大佬会劝退,如果你周围还有为了赚快钱才转行电商设计的,还是尽早劝退的好,他们只看得见价值上万的海报,却看不见在朋友圈五十块一张画头像的卑微。


问为什么之前先问是不是,做设计,真的是死路一条吗?
当然不是。理由很简单,就拿杰克举例,你以为他靠什么才取得今天还算耀眼的成就,不靠设计,难道靠美色吗?

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陷入问题本身,跳脱出来,才会豁然开朗:死路一条的,不止是设计。
随便一搜,好家伙,以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是条条大路皆死路:【做奶茶加盟死路一条】、【学画画死路一条】、【做运营死路一条】、【编程死路一条】、【创业死路一条】
而劝退理由基本是换汤不换药,跟设计劝退一个逻辑。

排除一些恶意的揣测,我倒是认为,这是新时代丧文化下的衍生物。
丧文化并不代表真正的消极与绝望,相反,是沮丧外壳下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的挣扎,是我们这个时代一边消极自嘲一边积极奋斗的真实写照。
或许,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只是单纯的自嘲调侃,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种符合当下丧文化的句式像病毒般传播到每行每业。
但聪明的人往往在自嘲自己的职业与处境后,依然会埋下头继续拼搏奋斗,才不会轻言放弃。
退一万步说,按这个说法,如果你已经踏上了“设计”这条死路,反正各行各业都是死路一条,不如就“安心赴死”,在“赴死”的路上,努力一点。

如果你在考虑是否要涉足电商设计,不妨好好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赚快钱,还是为了赚大钱?
前者靠侥幸,这里没有;
后者靠隐忍,这里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