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北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图(地铁部分总述)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下北泽城市轨道交通始建于先辈纪元1145年 (文章中下述年份均为先辈纪元)。随着下北泽城市规模的发展,下北泽市的交通资源愈发紧张,所以在下北泽市建设地铁成为缓解城市路面交通压力,改善民生的不二选择。凭借着市民的热情付出和广大施工人员的艰辛劳动,下北泽市地铁1号线(金台---东福寺)和8号线先行段(江南道——T2航站楼,时称机场线,其中南口,东方,南菜园等站暂缓开通)于1157年开通。
随着下北泽市成功申办1160年先辈奥林匹克运动会,下北泽市的地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是直接服务于奥运会的10号线(时称奥运线,海洋之星——晓港北)开通运营,以及海洋之星观光缆车也一同开通,使得南海湾地区结束了其荒无人烟的历史。

今日之南海湾地区
在奥运结束之后,下北泽市地铁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环线3号线,连接市区与东山地的2号线,进入南海湾老城与北园的中央大干线6号线,贯穿市区东部的7号线,服务于西部开发区的11号线,同时11号线也是第一条过海地铁,连接了涌泉岛。
在11号线开通的同时,下北泽市轨道交通规范化也同时开始,将原机场线改名为8号线并延长至沙家浜,奥运线改名为10号线并延长至下北泽站,与6号线同台换乘。

祝您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在6号线等一系列线路的开通之后,下北泽市的轨道交通客运量迅速上升,达到了每天1000多万人次,而就在6号线开通13天之后,6号线的全线满载率就高达107%,在苹果园——光学所区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34%,同时也成为全市最挤区间。但6号线的拥挤也不无原因,首先是对客流预计不足,以及修建6号线时市政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是因为修建10A的10号线以及10号线站内豪华的装修把钱用光了,结果北园的社畜们只能去挤“羸弱”的6号线,“搞得广大市民怨声载道”)仅仅采用了8A编组。甚至当时市民群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宁去挤2个小时的379路,也不坐半小时的6号线”。而公交379路是以速度飞快,驾驶技术不高。车辆破旧而“著名”,尽管它们的终点站都是市民广场,但在6号线推出之前却鲜有人乘坐。但是由于城市中没有覆盖地铁的地区实在是太多,并且有些重要的干线还没有修建,所以为6号线疏围解困的其他线路只能等待了……

前面我们提到,下北泽地铁建设也曾经有过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所以这里我们要表彰一下为下北泽地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市民朋友,如匿名市民“只因”向下北泽地铁建设捐献50万元;知名艺人“野兽先辈”多田野数人进行义演,为地铁建设募集了11451.4万日元!市地铁公司为了表彰知名艺人“野兽先辈”多田野数人为地铁建设所做出的贡献,特地将 6号线路经过其原住宅的站名更名为先辈故里,并在站内安装文化墙来表彰他为地铁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而为了方便广大外国友人在本市乘坐地铁,下北泽地铁公司本着“能采用英文翻译的就尽量采用英文翻译,不能采用英文翻译的就使用拼音翻译”的原则,在使用英文翻译的同时,尽量的采用缩写,如:
下北泽南站→DNS Rail. S. Sta.
下北泽国际机场T2航站楼→DNS Terminal 2
空港南→AEZ S.
沙岭子中心医院→Shalingzi Century Hospital(DNS Mental health centers)
注:之所以沙岭子中心医院采用了又臭又长的双英文翻译,是因为本地人一般对该医院的第一名称比较了解,并且第一英文名相较于第二英文名更加直观易懂,在向本地人问路的时候,本地人也可以更快的指明方向,而只标第一名称的话却不能让外国友人明白这个医院是干什么的,易产生误解。(此医院相当于上海的宛平南路600号)
越来越快的下北泽
俗话说人常有成长的烦恼,对于地铁来说也是这样。随着地铁规模的愈加庞大,乘客在地铁上所花费的通行时间也越来越长。譬如在12号线,从北园出发的乘客,有很大一部分要到南海湾上班, 而12号线全程多达 2个小时,于是有一些人民群众就会选择携带马扎和板凳等乘坐地铁,尽管这也是市民群众的无奈之举,但是携带板凳会加剧地铁车厢的拥挤,还容易造成踩踏事故。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隐患。这时下北泽地铁公司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立马开工了一批穿城快线,且大量配置横排座椅和大编组。如斜向穿城的22号线,沿城市外环行走的18号线等。这一批快线普遍采用140千米等级速度的列车,大量配备GoA4无人驾驶技术,此外,还造就了一批三四线换乘站,极大加强了地铁的通达性。

并且地铁公司还积极在已有线路中开行快车,大站车等,以尽量加快人们的出行速度,提高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14号线至今分段运行),改善城市生活体验。
我们相信,下北泽地铁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让我们一同期盼它的到来罢。
(以后会分线路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