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预防策略思维导图

09预防策略
个体健康
强调“要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人们必须要有能力识别和实现愿望、满足需求以及改善或适应环境”。
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体因素
①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基因、性别、年龄、生长发育、衰老、营养状态、体格、心理特征、获得性免疫、既往疾病史等。
②生活方式因素:如个体的卫生习惯,对饮食、烟草、酒、毒品、体力活动、系安全带等各类生活方式的选择。
③社会经济状况因素:如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财产等。
(2)环境因素
①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食物等,同时考虑它们的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构成和属性。
②建成环境:指人为建设或改造的建筑物、场所、设施等,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公园、绿地、娱乐设施、住宅、工业和商业场所等。
③社会和经济环境:如由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社区成员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犯罪水平、经济体制和政策等。
(3)卫生服务因素
如卫生服务的质量、可获得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服务提供者的能力等。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涵盖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四个层面。
策略、 措施
策略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引领全局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属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
措施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步骤,是具体防制手段,是战术性和局部的。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以全民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预防保健原则,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策略。
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在目标人群按照三个等级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分级预防措施,包括防止疾病的发生,阻止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称为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
第一级预防应该是消灭或消除疾病(或伤害)的根本措施。
实现第一级预防的措施
实现第一级预防可采取多类措施,如预防环境中的有害暴露、提高机体抵抗力或保护个体免受有害暴露的伤害、教育个体改变危险行为等。
①高危人群策略:高危策略是以临床医学思维为导向的实现第一级预防的策略。
高危策略是对未来发病风险高的一小部分个体,针对致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危险暴露水平及其未来发病的风险。
②全人群策略:全人群策略是以公共卫生思维为导向的实现第一级预防的策略。
全人群策略不需要确定哪些个体未来发生疾病的风险高,哪些风险低,而是通过消除有害暴露,尤其是那些个体难以觉察或控制的环境暴露,或针对人群中有害暴露的决定因素,即病因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整个人群有害暴露的水平,进而降低人群总的疾病负担。
零级预防
零级预防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多部门参与,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或指南,并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出现。
其核心是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立法和有效的实施,改变危险因素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避免或限制这些因素的发生。可以看成是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
在人群层面,零级预防是防止社会危险因素流行的策略。
对个人而言,是在最初起始环节根本性预防其危险因素。
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早期,症状体征尚未表现出来或难以觉察,通过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有更大的机会实现治愈;或者如果疾病无法治愈,可以通过治疗阻止疾病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或至少减缓发展进程,减少对更复杂的治疗措施的需要。
疾病的早发现可通过筛检、病例发现、定期体检等实现。
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第三级预防发生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明显表现出来之后。
早期,通过适当的治疗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和复发,预防合并症和残疾的发生。
到了疾病晚期,通过早期发现和管理合并症,对已经发生的残疾进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恢复个体的机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第三级预防旨在降低疾病和残疾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又称健康防护,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个体或人群免受来自外界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生物、物理、化学类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威胁。
健康保护措施
健康保护措施中既包括医学类措施,如免疫接种、预防性用药;也包括环境工程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等。
①消除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将其控制到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水平。
②为个体提供保护屏障。
③增强个体对抗有害物质的能力,或暴露后采取措施以预防发病或减轻发病时的症状。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在获得信息、提升认识的前提下,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目的。
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价,即根据个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体指导,动态追踪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它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和政治活动过程,不仅包括直接加强个体行为和生活技能的健康教育,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还包括通过政策、立法、经济手段和其他形式的环境工程,改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以减少它们对大众和个体健康的不利影响的社会行动,从而营造社会支持性的环境,促使人们实施维护和改善健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