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篇(先秦)《诗经·召南》赏析
1、诗经·召南·江有汜
作者:【先秦】佚名
江有汜[1],之子归[2],不我以[3]。不我以,其后也悔[4]。
江有渚[5],之子归,不我与[6]。不我与,其后也处[7]。
江有沱[8],之子归,不我过[9]。不我过,其啸也歌[10]。
注释:
[1]江:长江。汜:从江水主干分出去又合拢来的支流。江有汜、渚及沱,或为荆江一带,为“二南”所见最南之域。 [2]归:回归。《诗经》归字,亦有指一般回归者。 [3]以:带着。 [4]后:以后。句意为以后一定后悔。 [5]渚:江心小洲为渚,此处也指支流,江流遇渚则分,过渚又合在一起。 [6]与:一起。动词。 [7]处:通“癙”,忧愁。 [8]沱:与“渚”同义。 [9]过:过访、过问,引申为告知,顾及。 [10]啸:号歌,长歌,抒发内心悲苦的表现。
点评:
《江有汜》,表弃妇哀怨的篇章。此诗或可与《周南·汉广》合观。本诗或可能反映的是北方南来的一些男人在婚姻上的薄幸。随着王朝势力的南扩,各种男士也随之到达这里。他们在南方娶妾,但北归的时候又始乱终弃。有人将此等现象采集加工谱写成诗篇,或许有让当局“观得失,自考正”的用意。
2、诗经·召南· 野有死麕
作者:【先秦】佚名
野有死麕[1],白茅包之[2]。有女怀春[3],吉士诱之[4]。
林有朴樕[5],野有死鹿。白茅纯束[6],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7],无感我帨兮[8],无使尨也吠[9]。
注释:
[1]麕(jūn):又名獐,鹿的一种,无角。 [2]白茅:菅草,秋天花茎都变白色。白茅包肉,取其洁净。 [3]怀春:春心萌动。 [4]吉士:健将男子,好男子。诱:引诱,献殷勤。《尚书·费誓》:“窃牛马,诱臣妾。” [5]樕(sù):丛生小树。 [6]纯(tún)束:捆束、包裹,在此纯、束同义。 [7]脱(duì)脱:迟缓貌。 [8]感(hàn):通“撼”,动,触碰。帨(shuì):古时的佩巾。《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是古代女子佩服带帨巾。《豳风·七月》“亲结其缡”的缡,就是帨巾。 [9]尨(máng):毛茸茸的狗。
3、诗经·召南·小星
作者:【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1],三五在东[2]。肃肃宵征[3],夙夜在公[4]:寔命不同[5]!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6]。肃肃宵征,抱衾与裯[7]:寔命不犹[8]!
注释:
[1]嘒(huì):光亮微弱的样子。 [2]三五:三三五五,稀少寥落貌,是傍晚光景。 [3]肃肃:疾行貌。宵征:夜间行路。一说宵征即“小正”,亦即小吏。据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 [4]在公:办公事。 [5]寔:是。《韩诗》作“实”。此处做指代词用。 [6]参(shēn):星宿名,又称三星,三颗星,属猎户星座,天明前出现在东方。昴(mǎo):星宿名,由五颗星组成,距参星不远。古人以此二宿辨别方向。一说上文“三五”即指此处参、昴。 [7]衾:被子。裯:贴身内衣。 [8]不犹:命不如人。
点评:
《小星》,披星戴月的使臣行役中自叹命薄劳碌的篇章。诗人将诗中主人公,放在暗夜冷星的特定环境下,倍显凄凉。
点评:
《野有死麕》,表现男女约会的诗篇。诗篇所写,是“怀春”之女与“吉士”恋情达到高潮时的一个片断。最后一章的三句,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活动层次晰然。最有趣的是诗中尨的介入,使正在发生的故事有暴露的危险,陡增几分紧张。
4、诗经·召南·摽有梅
作者:【先秦】佚名
摽有梅[1],其实七兮[2]。求我庶士[3],迨其吉兮[4]。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5]!
摽有梅,顷筐塈之[6]。求我庶士,迨其谓之[7]!
注释:
[1]摽(biào):抛、投。梅:蔷薇科植物,果子味酸可食,亦可做调料,所谓盐梅和羹。原产我国西南。 [2]实:梅子的果实。七:从下文“顷筐塈之”看,当指筐里所剩下的梅子还有七成。 [3]庶士:犹言各位男士。庶:众。 [4]迨:差不多。吉:吉日,好日子。此句是说,有意求娶我的各位男士,现在就是好日子。 [5]今:现在。 [6]顷:斜口浅筐。亦见《周南·卷耳》“不盈顷筐”句。一说顷即倾,倾筐即倾其所有。塈(jì):给予。 [7]谓:告诉,意为告诉我一声就可以定下亲事。一说谓读为“{彳胃}”。《玉篇》和《广韵》并曰:“{彳胃},行也。”即呼喊男子快点行动的意思。
点评:
《摽有梅》,表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诗。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在某种节令的聚会里,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掷向她所属意的男子,对方如果同意,并在一定期间送上礼物来,二人便可结为夫妇。”诗篇所表达的当与这一风俗有关。梅字从母,暗含生育之意,又写作“楳”,与掌管婚姻之事的“媒氏”之“媒”音义相通。诗篇女主人公主动抛出的梅子,是自主求取配偶的表现。
5、诗经·召南·殷其雷
作者:【先秦】佚名
殷其雷[1],在南山之阳[2]。何斯违斯[3],莫敢或遑[4]。振振君子[5],归哉归哉[6]!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7]。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8]。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1]殷其:犹言殷殷,形容远处雷声的轰隆,烘托气氛。 [2]南山:应指终南山。阳:山南称阳。 [3]何斯:犹说何其,多么。此句两个斯字,都是语助词。违:离别,指下文的君。 [4]莫……或:固定句式,表全称否定。或:间或。遑:闲暇。此处做动词,即停下来的意思。这句是说,没有任何人敢片刻闲下来。 [5]振振:英武有为貌。君子:此处指外出的丈夫。 [6]归哉:犹言归来吧。 [7]息:停歇。 [8]处:安居。
点评:
《殷其雷》,军士出征、家人惜别之歌。诗篇很会营造离别情绪。“南山”暗示出丈夫即将远行的方位,南山以南雷声不断,又暗示着某种危险的情势。言雷声,远远近近的风云变幻即在其中了。动荡的情势下,是执手分别者的惜别。诗中的景象是宏阔的,格调是沉郁的。文献记载说《周南》《召南》的篇章是西周王朝直属地区的“乡乐”,《殷其雷》这首诗篇,抒发的就是王朝直属之“乡”人民对战争的厌倦态度,值得注意。
6、诗经·召南·行露
作者:【先秦】佚名
厌浥行露[1]。岂不夙夜[2]?谓行多露[3]。
谁谓雀无角[4],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5],何以速我狱[6]?虽速我狱[7],室家不足[8]!
谁谓鼠无牙[9],何以穿我墉[10]?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1]厌浥(yì):露水湿溽貌。联绵词。行(háng):道路。 [2]夙夜:早晚,在此有早出晚归的意思。 [3]谓:通“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疑畏之假借,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句多言畏。”以上三句言道路上早晨露水浓厚,容易沾湿衣物,人们赶路固然愿意起早贪黑,但对路上的露水还是顾忌的。 [4]无角:没有可穿透屋室的角。 [5]女:通“汝”。无家:即无钱财。 [6]速:邀,在此有迫使的意思。 [7]狱:诉讼,打官司。 [8]室家:与上文“无家”之家同义。不足:不足以打赢这场官司。揶揄的说法。 [9]牙:指可以啃咬墙壁的大牙。 [10]墉(yōng):高墙。
点评:
《行露》,女子拒绝并斥责骗婚男子的诗。首章以道途露水为喻,犹如一声咏叹,有笼罩全篇作用。据汉代人的说法,一位酆地女子,许嫁于申,后发现对方礼仪不备,毅然拒嫁。据此,诗篇所表,可能是民间先有其事,后被采集加工成诗,广为流传。篇中“雀无角”“鼠无牙”数句或许记录的是女子当时拒斥的言辞,而且形象犀利,显示出诗中人的果决泼辣。
7、诗经·召南·甘棠
作者:【先秦】佚名
蔽芾甘棠[1],勿翦勿伐[2],召伯所茇[3]。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4],召伯所憩[5]。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说[7]。
注释:
[1]蔽芾(fèi):树叶密集细小貌。甘棠:又称杜梨,树干粗大,果实似梨,果实小而圆,青绿时味酸涩,熟后色红味甜酸,北方乡村常见。闻一多《诗经通义·召南》:“古者立社必依林木……盖断狱必折中于神明,社木为神明所依,故听狱必于社。” [2]勿:不要。翦:剪伐。伐:砍伐,毁伤。 [3]召伯:周初大臣,又称“召公”“召康公”,名奭。周初器物《大保玉戈铭》记载其曾经营南方,《尚书》中多记载其言论。西周后期另有一召伯,为奭的后人,名虎,又称召穆公,周宣王朝大臣,曾受命帮助申侯建国(见《大雅·崧高》),又率军平息淮夷(见《大雅·江汉》)。此诗所指当系周初召公奭。茇(bá):留居。 [4]败:伤害,毁折。 [5]憩(qì):休息。 [6]拜:扒,攀爬毁坏。 [7]说(shuì):通“税”,停歇的意思。
点评:
《甘棠》,表现民众思念召公的诗篇。表达缅怀之情,却专从人们对当年召伯休息其下的棠树着笔,所谓爱屋及乌。诗的表现手法很高,也很动人。这是凭空想象难以写出来的,就是说,诗篇采自民间的可能性很大。
8、诗经·召南·草虫
作者:【先秦】佚名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1]。未见君子,忧心忡忡[2]。亦既见止[3],亦既觏止[4],我心则降[5]。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6]。未见君子,忧心惙惙[7]。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8]。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9]。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10]。
注释:
[1]喓(yāo)喓:草虫的叫声。草虫:蟋蟀、蝈蝈一类会发出鸣叫的昆虫。趯(tì)趯:跳跃貌。阜螽:蝗虫,学名中华负蝗,俗名蚱蜢。这两句只是写各种昆虫的声响,古人以两类昆虫“交合”解之,殊不当。 [2]忡(chōng)忡:心神不安的样子。 [3]亦既:就要。 [4]觏(gòu):见面、会合。 [5]降:降下,引申为放心的意思。 [6]蕨:一种野山菜,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地下,早春时于根茎上随处生叶;初生时似鳖脚,故又称鳖菜,嫩时可食,味道滑美,至今仍为时鲜野蔬之一。 [7]惙(chuò)惙:忧心状。俞樾《群经平议》:“惙惙”即“缀缀”,即忧心不断的意思。 [8]说:通“悦”。 [9]薇:多年生草本,茎柔细,茎叶气味似豌豆,可食,籽粒可以炒食。又名野豌豆、小巢菜。 [10]夷:平,平静、高兴。
点评:
《草虫》,思念行役在外丈夫的乐歌。秋声起愁,是此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天地有节律地复归,勾起闺中之女怀人愁绪:一年都要结束了,在外的征人也该回来了。只有农耕时代的人,对时节物象的体察,才会如此细腻。热烈的思念与微凉的秋声秋景相映对,使诗篇中人如图画般清晰。
9、诗经·召南·采蘩
作者:【先秦】佚名
于以采蘩[1]?于沼于沚[2]。于以用之?公侯之事[3]。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4]。于以用之?公侯之宫[5]。
被之僮僮[6],夙夜在公[7]。被之祁祁[8],薄言还归。
注释:
[1]于以:在何处,往哪里。以:何。蘩:白蒿,又名蒌蒿。据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蘩有水生、陆生两种;此诗之蘩,即水生者,二月发苗,叶似艾而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采其根茎,生熟皆可食,美味,也可做调味品,《夏小正》:“蘩……豆实也。”豆实,即放在容器中腌制过的菜蔬。 [2]沼:水洼泽地。沚(zhǐ):水中小洲。 [3]事:中庙祭祀之事。 [4]涧:山夹水为涧。 [5]宫:宗庙。 [6]被(bì):贵族妇女用假发编成的头饰。字本作“髲”。僮(tóng)僮:端直貌。据戴震《诗经补注》。 [7]夙夜:早晚,一天到晚。公:公所,指宗庙。在公即为祭祀之事忙碌。 [8]祁祁:整齐貌。四句表贵妇从庙堂回归寝处时的从容舒缓。
点评:
《采蘩》,表现贵妇人从事宗庙祭祀的乐歌。身份高贵的家庭主妇,遵循古老的习俗,分担着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特有的职责,诗篇的主旨就是强调这一点。诗前两章都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是歌谣本色,格调古雅。最后一章,言贵妇头饰,表现其雍容优雅的仪态。
10、诗经·召南·鹊巢
作者:【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1],维鸠居之[2]。之子于归,百两御之[3]。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4]。之子于归,百两将之[5]。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6]。之子于归,百两成之[7]。
注释:
[1]维:语首助词,《诗经》中常见。鹊:喜鹊,善筑巢。 [2]鸠:鸤鸠、鸲鹆(qú yù)等,今名八哥。据《禽经》谓鸠拙不会筑巢,所以常占鹊巢为窝。此诗比喻女子嫁得好人家。 [3]两:辆。因车都有两个轮子,所以称两,后写作辆。百辆言其多,百为虚数。御:迎。 [4]方:《毛传》:“方,有之也。”即据而有之的意思。一说“方”当读为“放”,依、据的意思。 [5]将:送。 [6]盈:满,使空巢有了新主人的意思。 [7]成:成礼。
点评:
《鹊巢》,婚姻典礼的乐歌。此诗与《周南·关雎》一样,体现了周人对婚姻关系缔结的重视。不同的是,《关雎》重在迎娶,《鹊巢》则表迎送。诗是典型的重章叠调式,首章从迎亲方面写,次章则写送亲,两章一正一反,第三章的“成”字,将迎、送两面统一起来。用字、章法都是比较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