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阻塞性黄疸动物模型【北京实验外包】

2022-01-10 14:28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阻塞性黄疸动物模型【北京实验外包】

【造模机制】阻塞性黄疸模型是由于胆道的机械性梗阻,使胆汁排出障碍而引起的黃疽。胆汁的基本成分包括胆红素,胆固醇和胆酸,胆红素人血后,除使皮肤黏膜黄染外,并不引起中毒现象,胆固醇过多也不引起中毒,但胆酸人血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根据上述特点,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阻塞性黄疸的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用于此模型的动物有兔,猫、犬,大鼠等,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将实验动物仰卧位固定,以 10%氨基甲酸乙酯(10ml/kg)或 3.5%戊巴比妥钠(lml/kg)静脉注射全麻,或对大鼠采用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100mg/kg),进行无菌手术。由剑突至脐上沿腹白线切开,暴露肝、胃及十二指肠,沿胃幽门找出十二指肠起始部,可见肝与十二指肠之间有一条较宽的黄色透明管,即胆总管。仔细剥离出胆总管,在其下方穿线并予结扎,一般采取双重结扎,造成胆总管完全梗阻。也可根据需要在胆总管外垫入直径 1mm 无菌塑料管,用 1 号丝线结扎后拔除塑料管,使胆总管形成不完全梗阻。然后逐层将腹壁肌肉及皮肤缝合。

【模型特点】一般在术后 4~5 天即可产生梗阻性黄疸的典型变化,如:皮肤发黄,以耳尖及耳背较明显,尿色发黄。动物还可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处于嗜睡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消化功能紊乱等。如取血、尿化验分析,可有梗阻性黄疸时胆色素代谢障碍的特征,同时可进行其他项目的功能,代谢检查。

【应用范围】可用于梗阻性黄疸发病过程中病理生理改变的观察研究,及药物治疗疗效的观察。

【注意事项】

1.术中注意无菌操作。胆总管游离过程中要小心,避免副损伤。

2.完全性梗阻模型,在结扎胆总管时要求结扎牢固,一般采取双重结扎。

【模型评价】该模型与临床所见梗阻性黄疸成因相似,所产生的症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也与临床十分相似,并且方法简单,成功率几乎 100%,造价低,易于推广,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梗阻性黄疸造模方法。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阻塞性黄疸动物模型【北京实验外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