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色苏维埃政权

2021-12-24 18:10 作者:恃梦哒  | 我要投稿

      具有历史意义的十月革命,仅在一昼夜便获得了胜利,几乎没有流血

      然而,对于这个新生的政权,当时的情况极其危急,1400万旧俄官兵正在准备执行叛乱的命令,彼得格勒正酝酿着官兵暴动,反动头目克伦劳斯正向彼得格勒进发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列宁打定了主义,凌晨4时,列宁斯大林和克雷连柯赶到电台发布特别命令,杜鹤宁被撤职,叛乱计划被粉碎了

      斯大林把列宁这一行动为“冒险的一跃”

      列宁的这一行动成功了,在斯大林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月革命胜利后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很兴奋的参加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列宁以领袖的姿态做了一场鼓舞人心的演讲 ,他的话总是不断的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

      在最初掌权的日子里,斯大林成了列宁的得力助手

      召开立宪会议原是列宁和战友们的一贯主张,然而,布尔什维克只占1/4的席位这让列宁的人感到不能容忍于是决定取消会议

      面对布尔什维克态度强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代表非常气愤,他们当即组织示威游行,而列宁对此早有准备,布尔什维克的赤卫队员用鸣枪驱散了游行队伍

      革命是不能心慈手软的,斯大林牢记这种准则,在关键时刻,尽管他有时自己举棋不定 ,但他最终总是站在列宁这一边

      1918年,斯大林在民族生活报上发表了光明来自东方,在这篇文章中,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世界上存在两个阵营的问题,一个是东方阵营,它的中心在苏维埃俄国,另一个即是帝国主义阵营

      斯大林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并有独立见解的人,自信,冷静,沉着,坚决,果断,是它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也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领袖的重要条件

      但是列宁许多优秀的品质,斯大林始终没有学到手,他与列宁的思想境界相差甚远,另外,斯大林在工作的耐心也远不及列宁,他总是把不同的意见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四个年头,也就是1917年,俄国经过战争的破坏,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动荡,国内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景象,尽管列宁向人民不断许愿说:“面包会有的”,可得格勒的人每天只能分到11磅面包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得到喘息的机会,列宁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再次向同盟国提出和谈建议 ,然而,这次和谈并不像列宁想象的这么顺利,其实真正胸有成竹的是有雄厚实力的德国外交家和军事将领们

      1918年1月,德国的代表团摊牌了,德国人的野心是托洛茨基怒不可遏,他的对策是:不签订条约,立即停止战争,全面复员军队

     令您感到进退两难,如果与德国签订条约,这肯定遭到党内人士的谴责,如果不与德国签定条约,德国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和平的愿望就会化为泡影,新生的政权将会丧失,列宁感到矛盾重重,一时打不定主意 

      几小时之后,列宁和斯大林联合著名急电,让他中断会议回到彼得格勒,列宁也曾对西方的无产阶级抱有幻想,但是眼下他必须把更为迫切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苏维埃在是否同意德国人条约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斯大林在这一场激烈的辩论中并没有表态,这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上观望,列宁对斯大林这种徘徊观望的态度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2月23日,德国人的复函提出了比2月10日更为苛刻的合约条件

      2月28日,党中央进行最后一次票决,由于徘徊的斯大林在关键时刻投了列宁的一票,列宁以微小的多数赢得了胜利

     1918年3月13日,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俄国失去了126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6000余万人,26%的铁路和75%的钢铁工业,俄国受到如此大的损失和屈辱,其实是在沙皇的统治下也未曾有过 

     签订条约后,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了喘息的时间,为后来平息国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 

     在条约的签订下承受风险最大,受到指责最多的是列宁,但是历史的戏剧性发展是变化莫测的,1918年3月13日签订条约后,仅仅八个月,1918年11月11日 ,德国就像协约国投降了,11月3日,苏俄政府宣布废除这个条约

红色苏维埃政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