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教化•人的教育(大学生觉悟)
吃饭的时候,在泰山之巅,纵观芸芸众生,有感而发: 提个问题:大学生应该怎么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里也不引经据典来论述它的价值,就谈一下怎么做: 要搞清楚几对概念:考试,读书,受教育,学习,模仿。 以下观点我都记不清是来自哪里,反正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是我的智慧: ①考试就是为了获取某种资格参与的评定活动,指标性很强,有筛选功能,把人分成369等。 ②读书,狭义的来说就是阅读电子或者纸质媒介,为了某种目的,想要通过书来了解什么。 ③受教育,它的范围是最广的,但却是一个法定概念,比如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是教育的相对概念,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④学习,这是一个后天性的概念,伴随着人的一生,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处于学习之中,可以广义的把它视为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塑造,有看得见的学习,有看不见的学习。 ⑤模仿,人一出生的时候或者说动物一出生的时候就有这种本性,模仿的原始动能就是趋利避害。小动物小孩子会出于某种生存与安全的天性模仿大动物(不一定是自己的父母,比如学前教育当中经常谈到的反社会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生成)。 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你大学里面主要学习的是专业知识,这个过程中应该怎么实现自己的发展呢? 大学带给你的关键是一种思想的觉悟,百分之99的大学生读了四年大学,是做不到觉悟的。觉悟是在思想层面上的一种自我救赎,是种蜕变,是化茧成蝶。不觉悟的人就是受教育、知识体系的奴隶,找不到解脱的方向,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说他们的生命没有价值,只是他们看不见。 相对的,觉悟的人就是自己的主人,你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世界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当前有什么没什么,你要什么怎么做。你的心里不会有困惑,你心里面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会有答案,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其中更好的答案。这个世界在你的面前就像白开水,透明的,没什么秘密。 觉悟的你在泰山之上,一览众山小,荡胸生层云。然而,神是公平的,给你开了一扇门,同时也给你关上了一扇窗。 你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是草长莺飞的二月天,是天街小雨润如酥。你看不见,你也找不到幸福。你是聪明的人,你应该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诅咒。 想要活的快乐,想要获得幸福,那就必须要抛弃些什么东西。像一条猪那样,至少看起来无忧无虑,然后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懂得少,不明白,像傻子,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啊! 不知道人的认知有几层,我应该是3层。我拼命的与我的命运做对抗,与这个世界做斗争,但我现在只有三成,但更多的时候是处于第二层。 第一层就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实事求是讲科学,讲道理,讲逻辑,讲证据。 第二层就是是什么不是什么?科学道理逻辑证据有了又能怎么样。 第三层就是是什么不是什么又是什么?审视浮世绘(表世界)画家动机(里世界)的生成机理(原世界)。 第四层,我不知道,看不清楚,想不明白。 古人尝试修道升天,哪有什么道?哪有什么天?《道德经》讲的明明白白,让人佩服的就是道德经的作者,或者说说出道德经的那个放牛的老人,他应该是第四层或者第五层,才能够把复杂的东西讲的通俗易懂,让我们这些后人都能够让一些人神的秘密。 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那帮人,都特别推崇人的价值,包括全球各民族很多的神的形象都是人的样子,为神赋予了人性(人化),也为人赋予了神性(神化)。 这看起来似乎非常的滑稽,但背后可能就是人们想要认识这个世界,找不到法子了才把“人化神化”这种东西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手段。 不能说这种做法很愚昧,有它的道理,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之前,这是一种选择。 学过《中外教育史》的都知道,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宗教机构还有教育职能呢。这些机构垄断了人对神的解释权。重要的是他们承担着教育功能,行教化众生之事,教化,教化,代表是神的教化;为教化赋予的价值,就是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