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疫情后+来杭州读研后+剧场开门营业后的第一场话剧——《寻她芳踪》,谨以此纪念爱玲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记得以前中国文化概论课上,头发花白的老师跟我们说过“女孩如果做到让别人成你为’先生’才是真的厉害”。近代以来,有过林徽因先生、冰心先生还有她,张爱玲先生,她的粉丝也戏称2020年是“爱玲爱玲”年。
100年前的9月30日,爱玲出生了,25年前的中秋,她黯然离世。但是她笔下的人物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她的爱情观,那些叫人看起来甚至尽显华丽又略显刻薄还夹带三分凄凉的文风依然有大批追随者。她的文字,依然鲜活。今天的她,活跃在各大微信公众号和自媒体情感号的头条里。
初读爱玲的文集,会被她细腻的描写所吸引,爱上她描绘的那个纸醉金迷的夜上海,爱她的滚边旗袍和蝴蝶酥,也不止一次为那些不尽完满的爱情故事独自神伤。但在成长中遇到挫折,初尝人情冷暖,体悟世态炎凉后,再读她的文字,却又是那般透彻,如手术刀一样,一刀刀正中要害,一笔笔剖析纹理。于是,明白了她的文字为何历经时代变换而魅力不减,因为她从一开始就不受时代气息所影响。她写她的内心,写她的想象和她的观察。
她在用爱情的甜美糖衣来包裹人性的荒诞和复杂,如果你认为她只是只知道写些胭脂水粉的玩意儿就大错特错了。她和她的文字的确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正如这部话剧用四个男性粉丝自己实际生活与张爱玲之间的关系来展现她给后人带来的影响和所遭受的评论一样,我们每个读过她文字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罗兰巴特曾用“作者已死”来形容作家在书写下故事之后便无权也无力干涉读者如何去理解故事了,或许爱玲也根本没想让人读懂她。因为,每个人的感情世界都太私密,需要好好保护,小心对待。
快到月圆之日了,在她笔下,月亮被赋予了各种意向。它会变成照亮白玫瑰的那束床前明月光;它是范柳原向白流苏坦露心迹时的借口;是没赶上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在她的爱情里,月亮总是残缺的。可能是她太聪颖,太敏感,太早就悟出人生的底色是苍凉,所以才会有那些流传至今仍令人反复把玩和品味的名句。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
最后的最后,当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她终究在趁早出名的年纪里,活成了传奇,留给后人无尽的浪漫遗产和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