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4高分!比《爱死机》更天马行空的动画出现了!

2023-11-04 10:10 作者:后浪电影PostWaveFilm  | 我要投稿

当看到《拾荒者统治》这部动画上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看过2016年那部动画短片《拾荒者》的人会感到惊喜,

《拾荒者统治》正是在《拾荒者》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而没看过那部短片的人很可能会错过这部动画,因为它的确很小众。   但是看过《拾荒者统治》之后,人们的反应会趋于一致——

年度最佳动画

!   深陷这部动画巨大的脑洞之中,你会莫名地感到

空旷、恐惧,还有感伤

迷失在外星

POST WAVE FILM

故事的一开始,一艘名为德墨忒尔227号的太空货船失踪了。得到这个消息,舰长感慨说:

希望无人幸存,不然他们会过得更惨。

一语成谶。   镜头一转,有三组幸存者在美丽又危险的维斯塔星活了下来。而时间距离飞船失事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这个切入点很有意思,它让船员和观众对于这个陌生星球的了解并不同步,船员比观众先一步熟悉了这个星球。

 

这种熟悉体现在船员们对于这个星球的适应和利用上。当然,由于条件不同,他们对于星球的适应也不同步。   第一组幸存者是厄休拉和山姆,后面的剧情交代,厄休拉是一位生物学家,而山姆是失事飞船的船长。   他们的身份正符合两个人的性格,厄休拉对外星的大自然充满着好奇,而山姆则专注于既定目标,绝不动摇。  

在外星生存几个月后,他们已经学会利用外星生物的特性为自己服务。这也是这套动画片最有趣的设定。

  比如他们从一种河马一样的动物体内弄出球状物做照明工具。  

  比如他们把手塞进一种生物嘴里生成气球。  

比如他们拿某种类似于鳐的生物当防毒面具使用。  

看过《拾荒者》那部动画短片的观众对于这些情节并不陌生。

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在不断向我们展示他们对于外星生物的利用。

  第二组幸存者只有一个人,他被卡在了救生船的门里,所以他叫卡门。   卡门被一种类似于黑色青蛙的外星生物从救生船里救出来,然而这比他死在救生舱里更加不幸。   这种外星生物堪称X博士和万磁王的合体。它既能通过分泌一种黑色物质对其他生物实施精神控制,还能通过意念隔空摄物。  

被它精神控制的生物就会成为它的奴隶,替它去寻找食物。而卡门正是它最趁手的奴隶。在卡门的哺育下,这生物从鸭子那么大长成野猪那么大。  

其实更准确地说,这种生物属于通过制造毒瘾来控制奴隶。它分泌的黑色物质像是一种致幻剂,能让其它生物沉沦在欲望之中。为了获得这种快感,其它生物才会心甘情愿为它去寻找食物。   所以卡门其实是欲望的奴隶,而他的欲望就是进入梦境,与妻子重逢。观众也得以在卡门的梦境中,得知飞船失事的来龙去脉。   卡门的欲望也是动画短片《拾荒者》的主题。

在那部动画里,主人公们像搞连锁反应一样一步一步利用外星生物,就是为了制造一种致幻剂,让他们能够短暂地梦回人类世界。

 

接下来是第三组人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组,阿紫和她的机器人管家李维。   在李维的帮助下,阿紫对外星环境适应得最好,她们甚至已经搭建了温室种上了西红柿,颇有点《火星救援》的意思。  

不过机器人李维发生了某些变化,它的体内在不断生长一种黄色苔藓,这些粘液一样的苔藓和李维形成了某种共生关系,甚至开始改造李维,让它渐渐地产生了自我意识,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人。  

对于李维的变化,阿紫也经历了从担忧到接纳的过程。她渐渐不再把李维当成是工具,李维是她相依为命的伙伴、朋友。  

三组人马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的不同态度。

  山姆和阿紫选择改造这个世界,一如人类对待地球的态度。却在走出舒适区之后撞得头破血流。   厄休拉选择亲近这个世界,带着敬畏与好奇。李维(如果她算是人类的话)走得更远,她渐渐融入这个世界,她听得懂风中传来的细语,看得懂万马奔腾的韵律。   至于卡门,他直接坠入了世界的深渊。如同一个遭遇梦魇的人,放弃了挣扎。  

神奇动物在哪里

POST WAVE FILM

人类无法想象出认知之外的事物,所以神也只能是人的形象。

但是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这部动画片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动画片的编导们用一种

极简主义风格

的画风,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外星世界,幸存的船员们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生物。   卡门不用说了,他遇到了动画片里最神奇的生物。   厄休拉遇见了一朵花,花里生长出一个小人儿,只有短短几十秒的生命,在它完成自己播种的使命后,便渐渐枯萎,死亡。

这像极了中国文化中朝生暮死的故事。   阿奇遇到一种生物,能够释放许多毛球,粘在其它生物身上便会释放毒素。   中招后的阿奇浑身溃烂,但她又遇到了一个池塘,里面有一群小鱼,以溃烂的皮肤为食,它们拯救了李维。

毁灭与拯救就在咫尺之间。

像不像金庸小说里说的,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   酒还是熟悉的味道,但装酒的瓶子却精美得让人惊叹。  

在这个神奇的生态系统里,生物彼此间又有着隐秘而神奇的联系。

比如厄休拉用一只鸟的羽毛,打开了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  

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或许编导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只负责编织出这些奇观,不负责解释原因。   于是我们只能脑补,这个世界有某种神秘力量,将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即便生物死亡,也都化作整个生命星球的一部分,就像潘多拉星球那样。   而证据呢,就是在这个星球上每个生物死亡之后,都会在尸体上生长出一朵发光的花。

这便是这部动画与众不同的地方,编导们只给出了这个世界的样貌,却并没有给出关于这个世界的设定。

  换句话说,这里只有世界,没有世界观。所以这部动画片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不要试图去理解这个世界,去感受她

。   就像当年艾略特写《荒原》,读者们表示看不懂,要求他加以注释。艾略特写了五十几个注释,读者们却发现这些注释也令人费解,于是要求艾略特给注释加注,艾略特愤怒地拒绝了这个要求。   然而当人们放弃了去理解诗歌之后,《荒原》里的美开始在人们的感受中升腾。   同样,当你怀着恐惧与好奇随幸存者去感受这个世界,你会渐渐相信这个生态系统已经在那个星球上存在了数百万年,就像在地球上一样。 

把人类扔回自然

POST WAVE FILM

在豆瓣上,关于《拾荒者统治》的小组讨论里有一个问题:看的时候都联想到哪些作品了?   在故事设定上,很多人想到了《爱,死亡和机器人》和《湮灭》。

 (《爱,死亡和机器人》剧照)

  在绘画风格上,很多人想到了墨比斯与宫崎骏,甚至还有鸟山明。

墨比斯作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编导在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说:

《湮灭》和《风之谷》已经存在于我们的 DNA 中。

  当然,有些灵感来源是观众意想不到的,比如这部影片在情感上借鉴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海边的曼彻斯特》海报

 

编导想要的,是电影中弥漫的那种悲伤、内疚和遗憾的味道。

在故事的第六集中,这种味道非常浓郁。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灵感来源——法国科幻动画《毕宿五的世界》(Worlds of Aldebaran)。这部作品讲述的就是一个个人类小分队探索不同星球的故事。

《毕宿五的世界》封面

  《毕宿五的世界》里有一个有趣的设定:如果发现星球上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被认为是进化的物种(定义为发现火并可以生产工具的物种),则必须停止殖民化。   这可以看作是殖民文明的一条底线,就像是机器人三定律。与之相反的,便是人类对阿凡达世界无底线的入侵。   从这些灵感来源中,我们可以梳理出编导想要传递的价值观。   很多作品都反复谈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得最远的,恐怕就是宫崎骏,

而这些创作者反对的,便是人类中心主义

《幽灵公主》最能体现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人类中心主义源自于最近两百年来的技术爆炸,这让人类获得了高高在上成神的感觉。渐渐地,人类对于自然不再心存敬畏,提出了“人才是目的”的口号。   于是整个地球上所有的资源,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水、空气……都要为人所用,为人服务。  

结果则是焚林而猎、涸泽而渔。我们轻易地将动物物品化和资源化,我们在动物身上予取予求却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直到它们一群群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于是最近这些年,“人就是目的”这个观念被动摇了,人们开始反思,凭什么其它生命就应该为我们所牺牲,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也看作是一个个小小的目的?   这些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自然首先被进步人士扎堆儿的艺术家群体表达出来。有些表达甚至非常激烈。

但有时候,这种激烈的表达起到了反作用,很多人拒绝接受这种近乎于恐怖主义的表达。   相比之下,《拾荒者统治》放弃了说教的表达方式,选择了让观众通过观影感受去领悟这一观念。不得不说,这种表达含蓄而又克制。  

于是我们看到,流落到外星球的人们,尽管仍然凭借智慧利用和改造自然,但却已无法凌驾于自然之上。

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面对自然的态度。  

这就像阿奇和李维之间关系的转变,如同动物学家德·瓦尔所言:“

真正的同情,不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不应将人性作为一切的判断标准,而是需要根据其他物种本来的样貌,来尝试理解它们,并且一起探寻更好的生存之道。”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编辑丨毛头   排版丨凉茶

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9.4高分!比《爱死机》更天马行空的动画出现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