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置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于一体
贝多芬673、莫扎特置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于一体

2021-07-01 11:21,网友“鱼儿聊艺术”发表名为《【音乐家故事】为何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的文章。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牛顿》:小说名…)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欧几里得》:小说名…)
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开辟出一片天地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

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法,刻画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huáng)》,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
…客、观、客观:见《欧几里得43》…
…精、神、精神:见《牛顿154》…
…手:见《牛顿282》…
…法、手法:见《牛顿164》…
…技、巧、技巧:见《牛顿89》…
瓦格纳在评价莫扎特时曾说:“意大利歌剧是由一个德国人 提高到理想的完美之境的。”
…理、想、理想:见《伽利略99》…

莫扎特又以《后宫诱逃》 与《魔笛》两件杰作 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费德里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和意大利人的思想相比,德国人的思想也许没有那么多光彩,可是更有深度,也更亲切、更通俗。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在纯粹音响的领域内,德国式的旋律 不及意大利式的流畅,但更复杂、更丰富,更需要和声的衬托。
…式:见《欧几里得13》…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复、杂、复杂:见《欧几里得133》…
…和、声、和声:见《贝多芬107~581》…

以乐思本身而论,德国艺术不求意大利艺术的整齐之美,而是逐渐以思想的自由发展,代替形式的对称 与周期性的重复。
…自、由、自由:见《伽利略5》…
(…《伽利略》:小说名…)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这些特征在莫扎特的《魔笛》中 都已经有端倪(ní)可寻。
…特、征、特征:见《欧几里得32》…
…倪:见《贝多芬672》…
…端倪(百度百科):事情的眉目…
…端倪(百度汉语)2:事情的头绪、线索:稍有~…

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 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
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 深受莫扎特的影响,
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仍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
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置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体。
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 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世、界、世界:见《欧几里得110》…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史:见《欧几里得111》…
以现代词藻来说,在音乐领域之内,莫扎特早就结合了国际主义 与爱国主义,
…主义:见《欧几里得10》…
虽是不自觉的结合,但确是最和谐、最美妙的结合。
…和、谐、和谐:见《牛顿37》…
莫扎特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作任何主观的努力,就达到了拉斐尔的境界,以及古希腊的雕塑家裴(péi)狄阿斯的境界。

“拉斐尔听到锡耶纳许多画家对达·芬奇 和米开朗基罗 在佛罗伦萨制作的画作赞不绝口,便在工程尚未完工时 就去了佛罗伦萨。
请看下集《贝多芬674、拉斐尔听到许多画家对达·芬奇 和米开朗基罗的画作赞不绝口》”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