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故事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随着0号指挥员“点火”指令的发出,长征二号F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托举着神舟十号飞船和3名航天员腾空而起,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湛蓝的大漠上空。
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15天,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神舟十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王亚平,作为继刘洋之后的又位女航天员,她的任务是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乘组生活照料,并担任太空授课主讲人。
“神十”飞船在太空飞行了十五天后,于6月26日8时07分,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预定区域。王亚平出舱后兴奋地说:“这次飞行任务让我圆了两个儿时的梦,一个是飞天梦,一个是教师梦,而且是在天地间上的课。愿全国青少年朋友们都有美好的人生梦想,有梦想就能成功。”
王亚平,这位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女娃子,是怎样一步步向航天员迈进,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的呢?
1980年1月27日,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那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春天里满山遍野都盛开着樱桃花。王亚平的父母生活一直很朴素,至今依然住在村东北角一座1964年建起的老式院落里。
王亚平的学习成绩好,性格很活泼,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她好学、要强,是班上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任班长,以身作则,威信很高,班级和学校里举行的各项活动,总能看见王亚平的身影。她的体育老师王智兴曾经说:“王亚平这孩子身体素质好,有毅力,从小就爱长跑。她多次参加学校、县区的运动会,都是参加中长跑项目,多数是第一名。”
1996年底,空军到烟台招飞行员。此时,读高三的王亚平,正在路边擦洗自行车,几位要好的同学刚好路过,闲聊几句,不经意地告诉她:“我们这里在招飞行员啊,你身体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得知好几万应届生里才招几个人,王亚平不想去凑热闹,但这几个好友都鼓励她去试一下。
王亚平找班主任打听,班主任很支持,说可以试试,“咱们烟台是出飞行员的地方,你条件好极了,命中率肯定高!”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亚平开始去参加体检、测试,没想到她真的过关斩将,顺利通过初选、复选,通过层层考察!1997 年的高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许多女生都不敢与招飞的老师们互动,只是羞涩地走到台边,蹲着近距离倾听教导。而王亚平却落落大方,跟招飞老师谈笑自如。
长春飞行学院的学习,除了和其他大学一样的文化课程外,还要兼顾飞行员军事专业训练,包括理论、技能、战术、野外综合主训练、实弹射击、器械体操等。
男女学员在训练内容上稍有区别,但在数量和质量上一样严格要求,女学员也要练习引体向上、旋梯、固定滚轮、单杠、篮球等。
王亚平的文化成绩也很出色。在她当年的一张成绩单上,包括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大学英语等在内的16门功课,成绩都在80分以上,平均成绩为88.5分。
1999年4月,王亚平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当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领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王亚平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那一刻,她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
2001年6月,王亚平顺利毕业,被分配到武汉空军航空兵某部,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飞行员。
作为一名女飞行员,日常飞行训练和任务执行使王亚平的生活紧张而繁忙。在这次航天飞行之前,王亚平执行的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为2008 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消云减雨。
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期间,王亚平和战友们共执行了36架次近100小时的飞行任务。之后,她又先后参加过重庆人工降雨、潍坊人工增雨等重大任务。
2010年,王亚平入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女航天员候选梯队。“神九”乘组选拔时,刘洋成为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飞天之前,王亚平说:“你是我们女同志的骄傲,我希望你能带着我俩的梦想,一起去飞。我会在地面一直支持你。”
2013年6月,王亚平正式成为“神舟十号”飞船飞行任务组的成员。在这次飞天过程中,王亚平出色地完成了所分配的任务,还于6月20日上午10时04分为全国6000余万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在课上,王亚平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单摆运动等5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对一些物理现象有了深刻理解,她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王亚平是我国女性的骄傲和光荣,她以自己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女性的风采。同时,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女性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