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敞篷飞行,豪迈还是无奈?

很多时候,艺高人胆大和蛮干之间只有不到一根头发丝的距离。俗话说淹死的大多数是会游泳的,也是这个道理。苏57作为一种还在试飞中的“5代机”居然出现了飞行员敞篷驾驶的画面,有人在惊叹飞行员的勇气和技术的同时,还说什么这是在敞篷超音速驾驶。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所谓的敞篷超音速驾驶,就属于一点航空基本常识都没有了。因为超音速下任何人都不可能敞篷驾驶,即使前面有个风挡也是不行的。因为超音速下,风挡后面的低压区乱流足够把飞行员的头部和上半身吹得根本承受不了,也就是会从颈部直接骨折。这不是仅仅靠意志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自然物理规律摆在那里。这也是任何战斗机的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都不允许超音速下弹射出舱的根本原因。因为超音速下弹射出舱,飞行员的身体等于直接撞到坚硬的墙壁上,

后果是绝无生还的可能。因此即使紧急弹射,弹射电路也只有在传感器感应到飞机的速度已经下降到音速以下时,才可以给弹射座椅的火箭点火,整个弹射系统才会启动工作。而且高亚音速下弹射出舱的飞行员和座椅的结合体,也不是立即打开降落伞。此时仍然有自动感应传感器自动测量相对高度和速度。只有感应到飞行员和座椅组合体的相对气流速度下降到小于700公里每小时时,才弹开降落伞,并且让飞行员和弹射座椅自动脱落。否则速度太高下立即开伞,不但伞面会当即扯碎,而且开伞时的瞬间拉力也会极大的损害弹射出舱飞行员的身体。平时看紧急弹射跳伞,飞行员一旦弹射出来就立即开伞,这是因为低空表演时出故障的飞机的瞬间速度,大多都不超过800公里每小时,因此弹射救生系统会瞬间立即反应。

由此可知,超音速下敞篷驾驶?根本就是开玩笑。敞篷驾驶飞行员受到的气流冲击并不亚于已经跳伞,也就是说此时飞行员的身体,尤其是上半身和头部可以承受的飞机最大速度不可以超过800公里每小时的极限。苏57这次显然并不像是因为事故,吹掉了座舱的后盖;而更像是本来就要做这种极限试验。问题是做这种试验是否值得?当然过去确实出现过不止一次,战斗机吹飞了座舱盖,只有前风挡的情况下,飞行员还把飞机安全开回机场的先例,也因此被称赞。但是吹飞座舱盖属于责任事故,对飞机的生产、安装和维护质量都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能在飞了座舱盖的情况下把飞机开回来的飞行员自然是艺高人胆大,但是任何情况下座舱盖先飞了。不论生产、安装和维护单位都是要打屁股的。苏57在试飞阶段就飞这种奇葩的危险科目,难道暗示对苏57的生产和维护单位都没有信心?

再说了,全球已经进入现役的前三种隐身机,按照服役先后顺序是F22A、F35系列和J20。三者的座舱盖都是前后一体成型的。虽然F35和J20外观看上去好像也有前风挡结构,但实际上是前后一体的,只是内部有一个特别的加强框而已。如果这三者也要飞座舱盖,那么就会一体飞掉。绝不会出现敞篷驾驶这类奇葩的试飞科目。而苏57的前后2片式座舱本身就是对隐身极为不利的设计而被专家长期诟病。据说苏霍伊已经研发出整体隐身座舱盖,但是因为价格太高而不舍得给苏57使用。现在试飞这种科目,只能说不是豪迈而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