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永恒矛盾:工具理性和道德的同理心

2023-07-01 21:30 作者:只说五句话的怡赟  | 我要投稿

这个世界上有一对永恒的矛盾。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不是心与物、也不是善与恶。而是工具理性和道德的同理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消亡。心与物的对立,也会在科学技术发展成熟的时候解决。而善与恶是一种可以相互转化的东西。  当我们在说一个人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其实所指的东西并不精确。你可能说他做的行为是正当的、或者说他的目的是好的、也可能说这个人手做的事情的结果是好的。或者说你在表达这个人的言语是正的。对于善和恶,对于应该与不应该这个哲学家,伦理学家有无数的争论。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你做好事获得快乐、做坏事会有内疚,那就是一个好人。而我们传统上可能就认为尊重他人,同理他人的是好人。与之对立的就是坏人。但我始终觉得善和恶其实并不是二元对立。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比如说,其实你看到很多历史的推动者,都是些才高志强,道德不算高尚的人。会诡诈。仔细想想看也是,如果他有很多的内在束缚,那他就不能够推动事业。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是因为他们而不断的向前的。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  我之前看过罗永浩的一句话,出自他的自传《我的奋斗》,说惊讶的发现历史上的恶人都是比较勤快勤奋的。而好人就比较懒和佛系。这就是这样子的。因为恶人做事情是为了赚取利益享受服务,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激励。而且恶人能够作恶,有作恶的本事。也代表着他们在身体,心灵,社会关系方面是要优于与他对立的那群人的。比如说校霸,肯定是身体很强的、脸皮和心灵很厚、朋友也很多,而且是愿意帮他的人。才能够去欺压别人。这些欺压别人所获得的,确认感,自主感和身份感。能够激励他继续做恶事。所以他有一个明显的推动力。  而好人就相反了。老早以前我听圣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天是公平的,雨既下给好人,也下给坏人。但归根结底还是下给好人的。因为坏人会抢走好人的伞。之所以坏人能够抢走好人的伞。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成为好人,都是因为怯懦和无能。不敢于解决矛盾,不敢于面对矛盾。同时也获得不了提升。怯懦和无能两相循环。所以只能成为一个到处点头的老好人了。孔子斥之曰:“乡愿得之贼也”。而这种人如果掌握了权力或者更强的实力。极可能会变成那些坏人。比如高启盛。这里好就变成了坏。同样的是坏,也会变成好。一个人如果老了,各种欲望减少了,安静下来。也会升起很多的催产素。让他更加平静,更加自足。减少对于外物的渴求。如果你是自足的。那你有何需要做恶呢?不需要外界获得的认同感。   下面就要引出这个世界的永恒矛盾了。就是工具理性和道德的同理心。工具理性是由马克思韦伯最早提出来的。也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方法有最优解。首先,人人都有过卑劣的情操、也都会为自己考虑,稍许自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把这些东西作为自己决策的出发点。更不是所有人会把这些东西看做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但是有人会。没有东西了,他就会直接去要去拿。直接快速地满足。也不会顾及到后天的社会规范。也不会在乎被掠夺者的想法。  而道德的同理心与他相反。把对象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会想着他也需要这些东西。所以人忧我忧,人悲我悲。像特雷莎修女。  我举一个道德同理心和工具理性的例子吧!比如说你辛辛苦苦去搬家,定了一个送上门的取件服务。但是他很久都没有来并且来的时候也很脏。一般人肯定会生气、埋怨这个人怎么来的这么慢。但当你细细的观察那个运送货的工人。看着他的眉目。就会意识到这不是快递行业中的零件、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会宽容一点,相互理解一下。注意到没有。绝大多数人的道德的同理心只会对于同类生物来说。少有人会在乎那些被这个体制所边缘的人。看不到的人。而且道德的同理心是有限的,是发乎本心的。也是难以长时间传递的。很可能你对一个人做了很多事,但是他就完全不把你放在心上,也不把你放在眼里。接受现实吧。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永恒矛盾。人们的关系可以是工具的、也可以是情感的、也可以是混合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工具的。

论永恒矛盾:工具理性和道德的同理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