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内讧,欧洲国家要求制裁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回应:不应谴责我们
法国总统马克龙10日在爱丽舍宫接受BBC采访时称,法国谴责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同时他还呼吁以色列停止轰炸加沙地带的平民。对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日回应称,哈马斯对加沙地带平民死亡负有责任。
马克龙于11月10日在爱丽舍宫接受BBC采访的画面。图源:外媒
法新社报道提到,根据以色列方面发布的数据,巴以新一轮冲突已造成以色列有超过1000人死亡。报道说,马克龙10日在采访中称,法国明确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前所未有的袭击”。“我们确实与(以色列)一样感到悲痛。我们也确实与他们一样愿意消除恐怖主义。”马克龙还称,哈马斯于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后,以色列有权自卫。
不过,马克龙称,“没有理由”轰炸平民。“这些婴儿、这些妇女、这些老人遭到轰炸和被杀害。没有理由这么做,也没有合法性。所以我们确实敦促以色列停止这么做。”他称,“出于我们的原则,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极其重要……认识到所有人的生命都很重要,这也在中长期内对以色列自身安全很重要。”
报道还称,当被问及以色列是否违反国际法时,马克龙回答称,“我不是法官。我是国家元首”。报道称,他不认同以色列“自卫的最佳方式是对加沙进行大规模轰炸”,并称这已在中东地区引发“愤恨和糟糕情绪”。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根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1日发布的消息,对于马克龙呼吁以色列“停止轰炸加沙地带的婴儿、妇女和老人”,内塔尼亚胡回应说,“应该对平民受到任何伤害负责的是哈马斯,而不是以色列”。
内塔尼亚胡,资料图,图源:《以色列时报》
“以色列正在尽全力避免伤害平民并呼吁他们离开战斗区域,但哈马斯正在全力阻止他们前往安全地区并将他们用作人肉盾牌。”内塔尼亚胡称,全球各领导人应该谴责的是哈马斯,而不是以色列。
综合“今日俄罗斯”等多家外媒报道,综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发布的消息,此次冲突已造成双方共超过1.2万人死亡。在冲突持续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本月6日在记者会上说,以色列国防军的地面行动和持续空袭正在打击平民、医院、难民营等场所,甚至打击了联合国避难所等设施,“没有人是安全的”。 古特雷斯还称“加沙正成为儿童的坟场”,并再次敦促冲突方尽快达成停火。据《以色列时报》10日报道,内塔尼亚胡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确认,已同意暂停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北部特定区域的行动,“暂时停火”是为了允许当地平民撤离。不过,报道说,内塔尼亚胡也重申了相关说法,称在人质被释放前,以色列不会同意更长期的停火。
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美国总统拜登都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表示,内塔尼亚胡对巴以局势出现严重误判,他担心自己会被赶下台,现在已经“精神崩溃”。
美国总统拜登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据观察者网报道,看到内塔尼亚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美国的意见和劝告之后,美国总统拜登和他身边的助手们都对以色列越来越无奈。
拜登神情沮丧
由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展开了无差别的攻击,近一个月内加沙地带已经有上万名平民死亡,受伤者、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发出了强烈谴责,多个国家已经对以色列采取了外交降级的措施。
作为以色列的最大支持者,美国也被卷入了舆论漩涡。拜登政府清楚地知道,如果以色列继续肆无忌惮地袭击平民,国际社会可能会对美国进行“孤立”,美国民众也很难在2024年大选期间把选票投给拜登和民主党。
要知道,根据美国最新民意调查,在美国的6个关键摇摆州中,有五个州都倾向于支持特朗普,特朗普在这5个州的支持率要高于拜登4到10个百分点。从总体上来看,特朗普在关键摇摆州中的平均支持率达到了48%,高于拜登的44%,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
在前两届美国大选中,特朗普正是靠拿下了6个关键摇摆州中的5个,才战胜了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拜登也是靠拿下了6个关键摇摆州中的5个,才战胜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至今。
因此,愤怒、不安、焦躁的情绪目前正在向整个白宫蔓延,华盛顿的“内讧”也愈演愈烈。根据此前报道,美国国务院中的大量中低级外交官都对白宫支持以色列的决定感到不满。
美国民众抗议拜登
前几日,这些美国外交官向拜登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明确要求拜登政府谴责以军攻击加沙民众的行为,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进行公开批评,敦促以军尽快实现人道主义临时停火。
从目前来看,拜登领导的白宫并没有遵从美国国务院的意见,而是选择继续站在以色列一边。拜登的忠实拥趸布林肯给美国国务院全体官员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他理解巴以冲突给美国外交官们造成了“情感伤害”。然而,大量的美国外交官依旧不买账。
随着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犯下的罪行被越来越多地公之于众,就连白宫官员都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多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不少白宫官员产生了巨大的“道德焦虑”。
布林肯
在认定以色列军队对加沙民众发起了“不道德的攻击”之后,拜登的竞选团队的一些成员已经在考虑离开。为拜登筹集竞选款项的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成员更是叫苦不迭,他们称自己每天都能收到美国民众的大量抗议,这导致筹款工作难以推进。
从以上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了一个多月,拜登政府已经“输了”。支持以色列非但没有为拜登政府带来什么好处,还加剧了美国政府和社会的撕裂。
事实上,以色列也和美国一样,成为了此轮巴以冲突的大输家。在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之下,以色列无法直接占领加沙地区,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政治目标已经出现了混乱。
内塔尼亚胡
并且,看到哈马斯顽抗到底的作战意志后,不少以色列官员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完成对加沙的地面军事行动恐怕只会是一个开始。在哈马斯之后,被压迫的巴勒斯坦民众将会继续对以色列发起反抗,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恐怕得不到任何好处。
更让以色列政府倒吸一口凉气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正在发生180度的转变。据环球时报11月10日报道,比利时副首相佩特拉·德叙特公开呼吁比利时联邦政府对以色列实施制裁,要求欧洲对以色列采取行动,调查加沙医院和难民营遇袭等事件。
比利时副首相佩特拉·德叙特
在国内外的压力下,一些以色列官员已经前往卡塔尔,与哈马斯高层领导人展开了谈判。知情人士透露称,目前,卡塔尔正在斡旋哈马斯释放10到15名人质,来换取以军一两天的人道主义暂停交战。
尽管以色列官员的谈判诚意有待考察,但他们的这一举动意味着,以色列终究不能一直忽视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果加沙地区出现更多的人道主义危机,以色列将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谴责和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