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之战》杂谈
老实说,《双城之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译名,因为直至第一季的结尾,上城和底城也没有打起来,如果被标题误导,很容易就会产生“这一整季都是预告片”的感觉。 那这部动画究竟讲了些什么呢? 作为英雄联盟的衍生动画,整部动画糅入了大量的角色和设定,作品很巧妙的避开了冗长的背景介绍,而只是有选择性的解释部分重要设定。可即便如此,大量的人物、故事线,和对路人观众而言过于庞大的世界观,依旧占据了大量的叙事内容,以至于被认为最关键的姐妹线,能分到的剧情并不算多,况且只有九集的体量,在实际观剧中,常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坦白来讲,当我看完《双城之战》后,心中久久无法释怀。我在纠结什么呢?是因为姐妹线意犹未尽吗?是在为角色未来的命运担忧吗? 想搞清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部剧究竟讲了些什么? 动画中,表面上最严重的冲突,来自于上城和底城,二者同属一座城市,却有着天壤之别,上城歧视底城,底城痛恨上城,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但在实际的故事讲述中,双城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叙事重点。因为上城和底城,在这一季里,终究是没打起来。我们可以从故事的暗示里,察觉到两者的冲突,但真正的对抗,只有寥寥几场。故事讲述更多的,是上城和底城人内部的自相残杀,是手足相残、兄弟阋墙,是父女、母女反目成仇,老师和学生因为理念的不同而彼此背刺,是曾经亲密无间的姐妹兵戎相向。所有人都以为,敌人来自于外面,是外面的人,造成了自己的不幸,然而这样的大家族,外人来杀,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范德尔如是,希尔科如是,他们本能做的更多,最终却忙于内斗,也亡于内斗。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金克丝这个人物?老实说,我不知道,我对她的感情,在心中纠结成一团,吐不出,也咽不下。 我不同情她,也不可怜她,她的所作所为,没有一项不是自作自受。她痛恨蔚抛弃了她,但她真正痛恨的不是蔚,而是那个误杀挚友的自己。多年之后的重逢中,蔚从未提及过当年的往事,然而他们的身影,却普通鬼魅般,永远悬绕在金克丝的脑后。她亲手杀死了希尔科,尽管希尔科从未想过要出卖她。 但我也并不讨厌她。不。你怎么能讨厌这么一个姑娘,尤其是当你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这么多自己的时候。 也许这个故事终归是关于爱的,关于该如何去爱一个人,以及被爱。 在最后一集的结尾,金克丝说了很多话,尽管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虽然蔚变了,但她还是像之前一样爱着爆爆,但爆爆变了,她变成金克丝了,一方面她很希望蔚爱自己,一方面她又心怀愧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无论蔚怎么努力地去尝试证明,金克丝都只能看到一个不值得被爱的、扭曲的自己。 也许我并不会制造精巧的炸弹,也不是一个拥有蓝色长发、漂白皮肤的少女,但我也像她一样渴求着被爱,渴求着让心中奔涌的情感有所寄托,这是人类最基础的感情,因此人人都能从中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动画里的金克丝,是一个在情感方面极度敏感的人,任何最细微的风吹早动,都会牵动她敏感的神经,并最终导致极端地言行。她无时无刻不在怀疑有人欺骗自己,并感觉到被抛弃、被取代。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的爱之前,必须要学会爱自己,而金克丝则是一个对自己厌恶至极点的人,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金克丝,就是没有超能力的祖国人,无论怎样的成就与赞赏,都无助于那覆盖在空洞表皮之下的、破碎的灵魂。 事实上这个比喻异常的恰当。他们两个都有非凡的才能,然而这些才能去只会给身边人带去毁灭。他们同样拥有着身不由己的童年,同样极度敏感,害怕被欺骗,以自我为中心,却极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去赢得他人的爱,在终点等待着他们的,也都将是毁灭和虚无。 时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我们需要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人,究竟有什么奖赏?而答案也非常的俗套:我们当好人,是为了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平静。尽管这个回答非常俗套,但想象一下,假如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是这个故事里的英雄,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只会给他人带来不幸,是Jinx,那将是一个为自己设计的、永远无法逃脱的监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负循环——什么样的人,才会喜欢这样的自己——撒谎的坏人——欺骗——不喜欢自己。 蔚其实是没有变的,她想变也没这个机会,整天被关在同一个小黑屋里,几年来,除了变得更抗揍了之外,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放出来后,跟着凯特琳发生了些变化。但金克丝不认为蔚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她在求证之前,就已经提前预设了答案,拿着答案去看问题,越尝试就越跑偏。当蔚提出,要抛下一切,跟金克丝一起浪迹天涯时,金克丝蒙了,因为她就不信蔚会爱自己,既然蔚不可能爱自己,却又说爱自己,那就只能是因为她有什么阴谋诡计,但事实是,没有阴谋诡计。 希尔科说,蔚一定会抛弃金克丝,其实这是他根据和范德尔的亲身经验得出的结论,他跟金克丝,归根结底是一类人,所以他俩才会有共鸣,这是两个坏蛋之间的惺惺相惜,两个Jinx。但坏蛋之间的惺惺相惜,是有一个严重问题的,因为他们认为对方和自己一样,所以也会不自觉地将对自己的厌恶,转移到对方的身上。希尔科,非常希望金克丝就是个没人爱的可怜虫,他从心底里,就认定了这世界上不会有人爱金克丝,除了自己,这本身其实就是对金克丝的不信任。这是因为希尔科从未真正走出和范德尔决裂的阴影,既然连范德尔都要弄死自己,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还会有别人真正的爱自己,除了同病相怜的金克丝。另一方面,金克丝极度的鄙视自己,瞧不起自己,所以她也瞧不起希尔科。她嘲笑希尔科被过去定义,但实际上她才是那个被鬼魂缠身的人。所以说,这两个人凑在一起,结局必然是悲剧的。 从某种角度来讲,蔚和金克丝面临的矛盾是一样的,她一直为当年抛弃爆爆而感到愧疚,以至于不断否认现实,不肯承认爆爆已经改变了的现实,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最终蔚无法说服金克丝。蔚坚持认为,金克丝还是当年的爆爆,然而金克丝更加坚持的认为,自己已经变了,蔚越是表现出对过去的爆爆念念不忘,金克丝就越觉得蔚讨厌现在的这个金克丝。但姐妹俩唯一不同的是,蔚遇见的是凯特琳,不是希尔科。蔚和凯特琳,一开始就将自己放在了好人的一方,蔚的想法非常简单,希尔科是坏人,我是好人,我搞死希尔科,一切皆大欢喜。凯特琳的想法更简单,我是好人,犯罪是坏事。她俩很聪明,但也都很简单,所以相处起来会很舒服,直到二人将证据摆在议会面前,然而屁用没有时,凯特琳道德立场直接就崩塌了,原来我不是个好人,站的也根本就不是好人的一方。蔚则是从头到尾都很简单的人,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干死希尔科,说别的都没用,你帮我干死希尔科,你就是我的朋友,你不帮,就跟你分道扬镳。但她同样被愧疚所束缚,心中充斥着愤怒。 也许,杰斯和维克托的故事,相较于凯特琳,会更具备启发性。 杰斯和维克托,两个旗鼓相当的天才,同样的心怀远大,同样的怀揣着崇高理想,然而一个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而逐渐妥协,一个因为生命的终结而不得已向黑暗低头。他们和凯特琳一样,一直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然而做着做着,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说不上来自己是什么立场了。但就像杰斯说的,他们从不惧怕失败,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尽管有些时候,失败的代价,实在是过于沉重。 可惜的是,世界上充满了意外,即便你已经学会了爱自己,即便你已经知道了知错改错,依旧可能会有一个死神飞弹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来,将你的一切努力化作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