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月亮与六便士

2023-08-26 16:30 作者:改个名字啦111  | 我要投稿

月亮,从未远去

在白昼的叫卖声中,我很少能读得进去书,也常常感到内心的烦躁与不安,似乎这本书并不可爱可喜。一日夜浓黑的轻羽飘落,初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些莫名其妙,也觉得人名复杂。可情节展开,文字罗列,又字字惊心,动我衷肠。

这本书是回顾与了解并存的。开篇的画提到高更,开始因为无知而未在意,对小说的背景也一无所知。在译后记和有关资料的辅助下,才得知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素日里看书很少翻回前面,这书也许是人名复杂,促使我往前翻找词句。贯穿故事的线索,早早埋下的伏笔,如此种种无不吸引着我继续阅读。

读到一半,或者说是读到最后,我仍未发现小说和它的书名有什么联系。经查阅,月亮象征理想,六便士便是现实,正如那句相当经典的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看见了月亮,他有着六便士,在某个命中注定的年纪偶然看见了月亮,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不同于以往的小说主人公,性格又有点不大招人喜欢,在四十而不惑的年纪,放弃早就经营好的一切去寻找内心,迎合冲动。他是矛盾的化身,又被平庸之人曲解。

不能欣赏天才的庸人与能欣赏天才的庸人,各有各的不幸,又各有各的幸运。

斯特里克兰夫人在作者开始的描写和她精妙的伪装之下,显得和蔼又落落大方、处变不惊。当人们认为斯特里克兰是和一个女人去了巴黎,在不惑之年做了荒唐事时,我带着为斯特里克兰夫人不平的心态继续阅读,但当我看到斯特里克兰的信时产生了疑问,信中他并未说自己是和别人一同离开的。夫人的猜想和信都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斯特里克兰是和一个女人离开的。后文的解释也证明我想法的正确,以及无根据消息不胫而走的可怕。

作者笔下的“我”受斯特里克兰夫人所托去巴黎了解实情,但带回的信息不被信任。一个有着幸福生活的证券经纪人,毫无绘画技巧要去画画,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在斯特里克兰成为天才后,多数人又感到后悔,他们把不相信变成了相信,成了当时不能欣赏天才的庸人。

矛盾结合体的斯特洛夫说斯特里克兰是天才。以鲁迅的一句话表达我对斯特洛夫的感受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值得同情又不值得同情。他在斯特里克兰险些因疾病失去生命时,和妻子布兰奇对斯特里克兰悉心照料,但布兰奇陷入了爱恋,后又意识到自己只是无关紧要的工具,悲剧因此而生。斯特洛夫是能欣赏天才的庸人,但他没有自己的天地,只像是衬托月亮的星星,渺小而微茫,迷失自我,丢了方向。

另外,还有一个因找到自我而不顾世俗和名利,在小岛度过人生,如同斯特里克兰德一个医生令我印象深刻,也感到书中世界的奇妙。取代者的踌躇满志,成为了遮挡月亮的幕布。见到斯特里克兰最后一面的医生和陪伴他度过余生的阿塔是正义和美的化身。麻风病下有着人性的美好和丑恶,不能说谁对谁错,但阿塔忍受着流言蜚语,陪伴着疾病,有着无私的爱,这恰与斯特里克兰夫人形成对比。

在最后的最后,在医生的强烈反映下,我知道斯特里克兰是被认可的,在后人的言谈中,我知道他已然是一个天才。他所追逐的月亮,已经载他去了一个没有六便士的地方。

 有的人是离不开六便士的人,总是低着头寻找六便士;有的人是追逐月亮的人,但多数人守不住初心,够不到月亮,徒劳无功;有的人想要两者兼得,却找不到月亮,也丢了六便士。

问心之所想,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不畏天寒地冻,不怕路遥马亡。

月亮与六便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