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关停最后三座核电站,为何中国还大举发展核电?
开头
最近,德国关闭了境内最后三座核电站,彻底告别“核电时代”。而且他们还计划在2030年淘汰煤炭,2050年前将放弃使用天然气。

好家伙,核电关闭,煤炭淘汰,天然气也将不用,德国这波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那么德国接下来,要依靠什么才能保证国家正常电力的运转?而我国,又为何一直大力发展核电?
德国关闭核电站原因
如果翻开世界地图,德国国土面积并不大,35万平方公里,其实还没小日本大呢!

一开始德国是烧煤炭的,也建了不少火力发电厂,但长期以来的污染问题,一直被隔壁的欧洲国家所抱怨,于是德国不得不开始建设核电站。
众所皆知,核电是一种稳定而清洁的能源,相比于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方式,核能发电可以大幅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量,非常的环保。
也正如此,截止到2011年,德国蹭蹭蹭地建设了17座核电站,分布在德国境内各个地方。
从核电站发出的电,为德国贡献的电量一度达到总发电量的25%。

既然核电站的优势这么多,为何德国后来要放弃核电?
这事,要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说起,那次事故造成了福岛严重的辐射泄漏,对人类、环境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德国当地的民众,一看核电站这么危险,顿时就感觉境内部署了密密麻麻的"定时炸弹",反核电情绪高涨起来。

民众普遍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和担忧,认为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无法完全得到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时核电站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又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和存储措施,否则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再加上核电站的建造成本太高了,建一座1吉瓦(1百万千瓦)核电站的成本通常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

为什么这么贵?首先核电站需要极高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此外,核电站还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冷却塔、变电站、储运设施等。另外,核电站的维护成本也很高,包括燃料成本、运行和维护人员的工资、安全和环保措施等。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回应公众的担忧。比如从2022年开始逐步关闭所有核电站,截止到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了。
那么德国淘汰煤电、放弃核电之后,要靠什么发电?
只有一种选择了,那就是清洁能源,比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等。
至于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根据之前官方资料,到2020年时,德国电力消费中有51%已经是由可再生能源贡献,而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高达80%。

此外,德国还制定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建立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提高能效、鼓励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等等。
虽然想法是好的,但是想在短时间内替代煤电、核电,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尤其是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较差,用电单价还比之前贵,有关机构就预测过,弃核后,德国每个家庭的电费一年将上涨200美元。
所以,对德国来说,如何保障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估计会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中国核电站能力
无独有偶,除了德国,其他欧洲国家也陆续宣布关闭核电站,就连拥有核电站最多的的法国,也逐步减少核能的使用。

法国目前拥有57座核电站,其核能产生了约75%的国内电力供应,但没办法,其他兄弟国家都弃核,它也只能照办。
这不,法国就宣布,到2040年前将其核电站占比降至50%以下。
既然这么多国家都抵触核电,那为何中国还要发展核电?而且还是大力发展?
首先,从供求关系上来讲,中国的情况和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的全社会用电量翻了六番。

用电多了,发电的手段必然是要多种多样,齐头并进才行,像什么煤电、核电、风电、水电等等,都要安排上。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4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截至2021年底,核电在全国电力装机容量中的占比约为5.8%,未来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增长,预计到2035年,该比例将达到10%左右。
其次,从安全方面考虑,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实质突破,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不用担心类似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

比如我国的“华龙一号”,它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配备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17级台风、9级烈度地震。
另外,“华龙一号”增加了能动和非能动安全回路,尤其是后者自带热量导出系统,自己可以完全不借助外部能源,给反应堆提供72小时的冷却保障。
哪怕是遇上日本福岛那样的地震,或是海啸等自然灾害,在没有外界救援赶到的情况下,它也能保证72小时不“发烧”,足够外界制定更长时间的冷却方案了。
每台“华龙一号”机组装机容量为116万千瓦,每年清洁发电近100亿千瓦时,也就是100亿度。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三峡大坝年平均发电量是900亿度,9台“华龙一号”就能抵得上一个三峡大坝。
一台机组满负荷运作,能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妥妥的够了。
结尾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看到西方国家都开始弃核了,就一味的否定核电,继而也要关闭核电站,那就考虑的有点欠妥了。
倘若能从根本上加固核电站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那么核电对于人类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用电大户来说,核电的占比越高,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就会越少。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在国际上所做出的承诺。
当然,核电事故所造成的重大危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福岛核事故都过去了12年,日本到现在还在偷偷排放核废水。
一个国家发生的核事故,不仅影响了本国民众,也影响了太平洋周边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海洋生态环境。

火也危险,因为烧火做饭而发生的火灾,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但我们是否要放弃火呢?
要知道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火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因为火,我们的祖先吃上了熟食,大脑容量逐渐增长,智慧显现;因为火,野兽被吓跑,人类从此可以御敌;因为火,黑夜有了光明,我们有了夜生活。
任何技术都有不好的一面,如果一味的逃避,那还不如回到石器时代。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国情,况且中国的第三代核电安全技术已经可以将核事故限制在安全壳内。
我们有了屠龙宝剑,那为何不继续驾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