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或许过誉,但瑕不掩瑜

作为春节档一炮而红的黑马之作——《流浪地球》,可谓是在网络上乃至国外都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中国科幻狂潮。

当然,在这样的好评炮轰,外加票房满贯的状态下,不少观众也发出了质疑的声音——这部作品真的配得上如此好评么?这部作品就毫无瑕疵么?这部作品难道没有过誉么?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提到过誉,我也是受过这方面主观影响过的人。过去有几部作品,因为过誉导致去观看时报以极高的标准,结果看完后因为与预期产生很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主观感受,进而对影片本身做出可能不客观、又可能过于客观的评价。
对于《流浪地球》,我并非是在其大红时才走进影院。当时初一初二,好评尚且不狂,我是带着探索的心态去揭开它的面纱的。
从影片的一开始,那颗蓝色星球拖着长长的尾巴航行于一望无际的宇宙中时,我就被这第一印象所震撼到了。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地球的样子,也是我从未看到过的,科幻片的样子。
接下来的各种设定、包括导演自己撰写的百年史、整个CG设计、对特效的投资……无不让我称奇。对,我的第一感受不是称赞,是称奇。这种感觉已经超过我的夸奖,抢先控制了我的感官。我无法立刻做出做客观的评价,因为我心中只有一连串的惊叹号!
看完电影后,我在网络上补了很多彩蛋,以及幕后创作的科普。没想到令我最为感动的一幕——各个国家的救援队齐刷刷掉头,一起帮助中国救援队推“针”——每个国家先后出场顺序,是按照5.12大地震,援助中国的各国先后顺序排列的。作为一个四川人,我只有感性当头。
电影中最让我感叹的,还是它的世界观,它的“饱和救援”、它的齐心协力。这一次,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一次,是全人类拯救了地球!那些人,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也不是鬼怪神仙,他们是会哭、会怕的普通人,他们,就是我们。

当然,随着好评蜂拥而至,质疑的声音也冒出头角。我们尚且撇开纯粹为黑而黑的言论,就选取那些建议得当的言论去看。过了头脑之热,我也冷静下来,去看、去理解不同的声音。
一部作品,自然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关于人物逻辑问题、剧本逻辑问题、包括角色台词出戏等问题我也做出了思考。
首先,剧本与人物逻辑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在很多科幻片中多少都有存在。为什么呢?科幻片展示的世界观是想象出来的,同样,人物的部分三观也是被想象出来的。在那种情况下,人类的三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现在的逻辑关系与符合大时代背景的三观去判断,所以不合理是难免的。
而人物逻辑与台词尴尬,我个人认为有一份责任在于演员。对于两个小孩,也算主要角色,对剧情的推动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演员的演技不到位,无法演出层次感,无法演出真实感,那么人物逻辑与台词尴尬问题就会受演员的影响出现。
误解,不仅仅源自于接受者,同样也源于发出者。传达与理解是相互的,不会只受一方影响。

但转念一想,同为刘慈欣大大的作品、同样的特效公司,为何隔壁作品的演员十分好评,但特效和剧情如此尴尬出戏?正因为《流浪地球》将钱花在了特效上,所以缺点自然会从资金无法到位的地方体现出来。
可是我却觉得,或许就是我主观的觉得,这些可能不太成熟的演员,却因为他们的稚嫩与全力以赴、甚至用力过猛,因为他们的不完美,带给了我感动,也带给了这个电影世界观下的世界感动。他们就好像刚从地下城里走出来的孩子,想要用尽力气去证明自己。(虽然当时我也是被刘启气的不行哈哈哈哈)
这部电影真正成功的地方,并非只是在电影本身,而是它让中国人看到,中国的科幻电影是可以的,中国的特效也是可以的。《流浪地球》让所有中国人乃至外国人惊叹不已的,并不是在称赞它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是如电影里所说的——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而《流浪地球》带给我们的,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