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别 新气象 | 来自北地的委员声音
今年两会,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全国政协大会,这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首次增加新的界别。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刘俊来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前两届分属教育界别、农业界别,此次被列入环境资源界别。
刘俊来认为,“环境资源界”的设立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能源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围绕生态环境与能源资源广泛地凝聚共识。他介绍道,环境资源界共有85名委员,分别来自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覆盖广泛的专业背景,是来自与生态、资源等密切相关领域的代表人士。这样一个界别的设立,对于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耕地和资源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刘俊来带来了两个提案。
制定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规划,完善投资机制,保障我国矿产品供给链安全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形势日益复杂,“去全球化”而致供应链问题凸显,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应清醒认识到矿业的第一产业特性和战略地位。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长期对外依存度高,且不断攀升,部分大宗矿产品还依赖进口,国内矿业、勘查投入下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公益性基础地质与矿产调查财政投入持续减少,挫伤了基层地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和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针对这些问题,刘俊来建议明确今后10年-15年基于战略资源和关键矿产保障的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发展规划,结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际需要,加强矿产勘查科技攻关,搭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平台。
1、由自然资源部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全国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发展规划,明确今后10年~15年基于战略资源和关键矿产保障的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发展规划。国家财政根据基础地质工作的特点,提供稳定的经常性地质工作经费,保障工作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充分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各大区中心、省级地勘单位、矿业企业和有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作用,筛选和充实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专业队伍,服务国家中长期战略,为国家矿产持久安全提供保障。
2、搭建国家级平台,结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际需要,加强矿产勘查科技攻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制定明确的科技攻关目标,建立合理协调合作机制,完善稳定投入机制,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财政支持,调动企业参与投资的积极性。组建以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勘查与开发为目标的国家实验室或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瞄准大宗紧缺矿产和战略资源,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矿产勘查和开发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科技创新引领,实现找矿突破。针对影响找矿突破的重大关键问题组织专题联合攻关。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经历长期以来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地表或近地表出露且容易被发现的矿床、矿体已经寥寥无几。新矿种、新类型和隐伏矿产资源勘查成为未来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找矿难度大。为此,组织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专项科技攻关,创新成矿理论和研发先进勘查技术方法,为实现重要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拓展公园科技内涵,让科普走进生活,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升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我国5A级景区、皇家园林,世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承德避暑山庄其实还是一个侏罗纪公园,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罗纪恐龙足迹,游客漫步走在山庄蹊径上,甚至都有可能一脚踏在恐龙足迹化石上。
刘俊来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指出公园提供的游园观光内容,注重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建筑风貌、风土人情等,有的更多的是神话、传奇故事,甚至一些还带有迷信色彩,无法获知公园内隐藏着的地球演化、生命演变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只有在像地质公园、植物园这类专业公园才有详尽的介绍。承德避暑山庄坐落的山体岩石及墙壁的建筑石块上,或有不少恐龙化石碎片或印记,不仅如此,公园内每一株花草树木,不仅仅是环境的装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演化知识,因此挖掘公园的科学内涵,普及科学知识,让科普走进生活,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
刘俊来建议,拓展公园科技内涵,让科普贴近生活,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升。
1、强化公园标准建设,建立合理的分类公园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实施公园科学素质专项建设标准。
2、保障公园建设经费投入,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金。
3、构建全国统一公益性公园—科普数据平台,加强通俗易懂的网站设计建设,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知识,为公园中常见的传说、神话和传奇故事赋予科学的内涵。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来源 / 中国矿业报
编辑 / 吕松卓
校审 / 王启祥 吕松卓 熊若怡
责编 / 于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