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坦南特——蛇与玫瑰共舞

2022-05-08 00:03 作者:千禧咖啡厅  | 我要投稿

大家好,这里是千禧咖啡厅。本期为您带来坦南特的考据。观前提醒,本期内容包含蛇类图片,如有不适请谨慎观看。

不得不说,坦南特的考据写得尤为艰难。一方面,她的信息少得可怜。与此同时,又缺少一个鲜明的角色特征(例如职业)。所以本期考据仅对其身上的部分元素进行考据,希望大家理解。

言归正传。坦南特这个名字是正常的人名,目前认为这个就是她的本名。在目前已知的角色中,直接用本名作为名字的一般都是有明确原型的角色,例如玛丽莲、尼克•波顿和约翰•提托。相比之下,坦南特这个名字并没有能与角色关联上的名人。因此从名字上似乎得不到更多信息了。


再来看看时间地址部分。她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这个时间与之前的讣告人的时间重合,她们两人也是目前唯二出现在二战期间的角色。与讣告人自带的死亡气质不同,坦南特则没有多少与战争相关的元素(除了身上的配枪)。她更像是冒险家或赏金猎人一类的角色。


而地点写的是伯明翰→新德里→巴黎。三次辗转欧亚大陆,这又是一个与其他角色不同的地方。联系到二战的话,可以认为坦南特的行动轨迹应该是这样的:出生(或长时间定居)于伯明翰,在战前或战争初期前往当时的英属印度首府德里,在盟军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后前往法国巴黎。对于当时的英国公民来说,这个经历显然不一般,可以推测坦南特大概率是参军或随军人员,不过也不排除坦南特就是那种凑热闹的性格(硬核狠人系列)。


这里多说几句,伯明翰是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有“英国底特律”之称。正因如此,伯明翰在二战中被德国多次轰炸,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几乎被全部摧毁。而英属印度,在二战中作为盟军在亚洲的后勤中心,为亚洲地区的盟军提供了大量人力和物资支持,同时承担着抵御日本侵略者西进的任务。至于巴黎不用多说,贝当政府的卖国者曾将它作为不设防城市拱手让给德国,但五年后,在盟军和当地游击队抵抗者的努力下,这座城市得以恢复自由。
回到角色上,接下来说说型录三件物品。

首先是左轮手枪,文案上写了型号,为M1917。M1917左轮手枪,官方正式名称为M1917 .45 英吋美国左轮手枪。是一把美国六发式左轮手枪,主要发射.45 ACP口径手枪子弹。M1917左轮手枪在1917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陆军所采用,以补充制式的M1911 .45 ACP半自动手枪的空缺。此后,它主要于二线和非部署的部队之中所使用。

文案特别提到了经过神秘学改造,不免让人联想到斯奈德的手枪也同样是经过神秘学改造,或许在重返世界观中这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然后是毒蛇饰品。这里的英文viper,一般指蝰蛇。

蝰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种,它们巨大的毒腺使头部呈现岀一种宽阔的三角形。图中的蛇也确实是三角形尖脑袋。

在角色介绍图中,蛇缠绕在一朵玫瑰上,这里可以注意到蛇的尾巴并不是尖细的,而是存在环状。

店长查了资料(被迫看了大量蛇图)后认为,这应该是响尾蛇的特征。

响尾蛇是蝰蛇的两个亚科之一,在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是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很大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
至于最后的礼帽,那就是普通礼帽(草,怎么每次都有一个意义不明的物品)。

分析完上面的一大堆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些似乎都和玫瑰没啥关系啊。确实,作为在文案和角色图中强势出镜的玫瑰,竟然找不到与之有联系的地方,这不免令人感到疑惑。唯一算得上解释的,大概就是蛇与玫瑰在文学中偶尔被一同提及吧。所以这里就用三岛由纪夫在《萨德侯爵夫人》中的一句话作为收场吧。
“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见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和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

感谢您光临千禧咖啡厅,我们下次再见。

坦南特——蛇与玫瑰共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