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亿年前火星上的灭顶之灾!

火星的位置,仍然基本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上,因为到达火星的阳光仍然有足够的能量密度。比如火星赤道附近,中午的温度会到摄氏25度左右,基本和地球上春秋季节中午的温度差不多。火星上的夜间也不算是极寒,除了两极,大部分地方的夜间最低温度基本在摄氏零下四五十度之内。基本相当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寒冬夜晚,还不到西伯利亚的零下六十度。而且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完全相同,都是24小时上下就转动一圈;因此火星上的夜晚不至于过于寒冷漫长。因此如果火星上有水,夏季大部分时间是可以保持液态的,也就是出现河流和海洋。火星的自转倾角25度稍多,也和地球的自转倾角差不多,因此火星也有南北极气候相反的特点。而火星上确实有不少明显是水流流过的痕迹。但是问题是火星现在的大气层太薄,

气压太低,只相当于地球上距离地表40公里高度的大气压。也就是氢气球能够达到的最高上限。这个气压即使有水存在,也会立即气化升华了。火星上之所以大气稀薄,第一在于火星引力不太够,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最主要的。太阳系有些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火星小,仍然有很浓厚的大气层。因为这些卫星,不如土卫六,距离太阳很远,太阳风不足以吹掉它们的大气层。火星的大气层不够厚,主要还是因为火星基本没有磁场了,没有磁场就无法偏转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和射线,这些高能射线就极其容易把火星大气层的上层吹散。因此火星没有磁场才是最大的风险。那么被认为内部也有铁核的火星为何磁场早早地消失了?现在的研究认为是来源于39亿年前的一次过于巨大的撞击事件。一般行星形成并且轨道稳定之后,很少再有超过本行星百分之一质量的物体直接撞过来。

但是火星在39亿年以前遇到的这次大撞击却过于超标。撞入火星的这个外来星球的自重很可能远远超过火星质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可以达到火星质量的百分之5以上。因为这次撞击基本把火星的北半球全部撞毁。人类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看火星,因为地球和火星大体在一个黄道面上,因此火星的赤道容易看见,而两极角度太大有些看不清楚,只能大体知道火星的两极有干冰为主的常年冰盖。但是探测器飞到火星附近,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火星,才会发现整个火星北极直接被撞得发黑,而且这种撞击的地质变质几乎延伸到了火星的北纬30度附近。由于撞击面过大,能量太大,几乎整个火星北极属于重新熔化然后再次形成了球形,但是一打眼就可以看出火星整个北半球北纬30度以北和北纬30度以南的大半个火星的地质条件和物质成分明显不一样。

也就是说这次撞击的影响范围太大,都看不到陨石坑的边缘;因为把整个火星的北半球都重构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撞击物显然把火星的内部铁核都击碎,导致其最终冷却,因此火星的磁场也跟着消失。如果没有这次撞击,火星磁场还在的话,足够火星维持一定的海洋或者湖泊。这样地球人也许可以在太阳系至少有2个星球可以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