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的多没人去,进退失据的加州大学!

01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包括加州大学在内的公立教育机构的预算也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于是为了自救弥补经费亏空,学校改稻为桑。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投资回报,接科研项目等等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大幅增加外州学生招生比例,通过高昂的学费来维持运转,在这之后的7年间,整个加州体系的国际学生比例从5%一跃翻了三倍达到了15%↑↑↑。

2015年,时任加州大学校长的纳波利塔诺女士向加州大学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未来三年扩招10000名加州本地学生的议案,同时在此基础上限制国际学生比例。
这位曾任奥巴马政府国土安全局长的民主党女士,尽管一定不喜欢自己所提交的这份带着浓重共和党民粹气息的提案,但还是架不住当时汹汹民意,毕竟明年就有大选的压力。
(虽然加州名义上自由主义,开放包容,但一旦涉及到子女教育和其他自身利益,什么主义就没那么重要了)

但不管怎么说,正是这份提案,打开了这几年加州大学进入保守主义招生政策的大门。
2017年5月,加州议会用一笔1850万美元的拨款相威胁,希望加州大学把外州学生比例限制在18%的上限。
(其中对于当年已经超过上限的洛杉矶,伯克利,欧文,以及圣地亚哥四所分校,则以17年当年的比例作为上限,不允许再增加)
可以说2017年,已经是所有非本州居民申请加州大学的最后高峰了。
(那时候中国学生, 几乎人人都能收到2-3份UC的录取信。也就是那个时候,UC获得了名校保底的“殊荣”)




02
2021年,美国在疫情后施行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即开动印钞机无限印钱,让政府手头变得异常宽裕,尤其是加州政府这种平时穷怕了的政府,就特别希望用钱来做点什么。
好巧不巧,第二年2022又是一年中期选举,用钱讨好选票肯定是最香的。

因此就在这一年,议员们又一次不分党派,争先恐后地提出了更加激进的方案,用8亿美元的现金,加上未来十年的递增总计20多亿美元的补贴巨款作为刺激,要求加州大学外州生源最多的几个分校,争取在2032年之前把比例从目前的将近20%降低到10%以下。
这就意味着如果该法案通过,按照目前比例每年至少减少800-1000个国际学生入学名额,也就是400多个中国学生的录取。注意是每年都减少!
值此2023年加州大学最新的录取陆续出炉之际,大家终于通过这两年的录取形势意识到,上述加州大学一系列的操作终于实打实的落在自己身边,很少有国际学生再同时收到一大把各个分校的录取,很少有好学生再能100%安全的用UC保底,海量的waitlist候补名单让人非常焦躁。
03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边一系列的操作,作为最主要当事人的加州大学本人,貌似非常被动,仿佛就躺在那里被人拿捏。那么加州大学又在想什么呢?
其实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如何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如何打造更好的学术声誉?”,“如何提高校园的活力,建设更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才是他们更关心的事情。政客们盘算的那些选票其实关他们屁事。
然而作为公立大学,政府的财政补贴依然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包括伯克利,洛杉矶这种顶尖分校的财务运营能力以及收到捐款,都比不了那些私立名校。
因此吃人嘴短,拿政府补贴就免不了要被政客拿捏,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小排名靠后的分校,它们连外包科研的钱都不好赚,经常一笔几百万的补贴,就能影响学校运营和决策。
得罪不了政府,那就只能忍着不情愿,在有限的政策框架内,自己想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有限的外地生源中,尽量准确地找到足够优秀的,并且人家最终也能看的上你能入读的学生们。

因为绝大多数公立学校不能用绑定录取政策 (美其名曰是追求录取公平,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绑定而失去比较奖学金的机会,但这个理由总感觉牵强附会,申请绑定难道不是学生自己的决定么?),不管怎么说,不能绑定,加州大学就只能通过一个叫做入读率Yield rate的指标,去猜究竟能录到什么学生。(比如入读率是30%,那就是说,你发了100个录取,有30个会最终入读)
加州这些学校录取的节奏,拖拖拉拉,其实真的铁了心等到三月底冲他们去的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04
咱们看一下加州这些老哥21年的入读率(最近两年我没找到官方的):伯克利老大哥已经是体系内最高的了,也仅仅只有42%,听着像是所有人梦校的UCLA,才35%,意味着三分之二的UCLA录取者会对录取信置之不理,而其他校区,像戴维斯,圣地亚哥,圣芭芭拉,大多数在20-30%之间,至于那个著名的大众情人欧文分校,才19%,基本属于被人爱答不理的状态。
如此惨淡的入读,不但影响着加州大学在各个榜单的排名,同时也给学校找到合适的人才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因此,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发一大波录取通知书了事,这几年UC基本都通过大数据筛选出“绝对大概率”会入读的学生背景区间,然后将其他一大批人放在候补名单养鱼,通过邮件和你反反复复确认心意之后,逐一排查出他们满意,人家也接受的匹配申请人。
这套动作虽然符合逻辑,但实操过程中,免不了还是有很大的纰漏,比如几年前就出现过,欧文分校一个没搂住,发了太多录取,结果新生池子差点装不下的情况,只能舔着脸收回一些已经发出去的offer,说自己有什么“技术问题”,哪有什么技术问题,就是自卑又要面子。

还有UCLA某些学院统计发现,入学外地新生的成绩,甚至不如本州生源,这和自己之前设定的目标大相径庭。
至于候补名单的鱼儿们,被养到7月份才被捞起,更是常有的事儿。
05
就国内而言,天下留学生十之八九都会捎带手申请这个美国最久负盛名的公立大学。
然而落到最后,确实一地鸡毛。大学发录取只能抠抠索索,不断用计算器算着比例,用着大数据瞎猜别人心思,束手束脚地发录取,生怕你们来多了,让我违法得不到补贴,又怕你们不来,我只能招一群州内混子的老哥过来混吃混喝。(大家可能不知道,抛开某些顶尖学校,就平均水平而言,加州的基础教育属于美国吊车尾之一,常年排在美国50个州35甚至40名开外)

而那些申请加州大学的申请人们,等到3月中下旬,大多数人早就心有所属尘埃落定,真正陪你玩到这时候的,最多也就剩个1-2成。因此加州大学进退失据,看似红火的申请量背后,却是惨淡的入读,和愈发不稳定的学生质量。
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改变,UC可能就真的变成一个反向文理——本科就是个摆设,提供地摊通货教育。专心搞graduate school,搞研究搞突破。有钱,又有名——本科就给你们这些美国议员们当筹码自娱自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