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李如松 字子贞

2023-08-17 23:49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李如松 字子贞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的推荐下,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六月抵达宁夏,先用土垒战术,后用水攻战术,组织敢死队攻克了宁夏城,哱拜自尽,其子哱承恩等被擒,斩贼立功,灭哱拜九族,平定哱拜叛乱。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军入侵朝鲜,壬辰战争开始,朝鲜国王迫于压力渡江求援,李如松奉命为东征提督援朝抗倭,率四万三千余兵渡鸭绿江。万历二十一年(1593),打败日将小西行长,获平壤大捷,乘胜克复开城,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皆复,日军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后经日本要求下双方曾进行和谈。
李如松在平壤大捷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却在碧蹄馆一战中受到日军的力挫。据明史记载明军阵亡二百六十四人,斩获日军首级一百六十七。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五、六百人,另有朝鲜史说明军伤亡一千五。从战果来看属于一次普通的遭遇战。部分日史记(《日本外史》《日本战史》)载倭军斩首明军六千人,唯明军投入战役人数无法确定,据日史记载明军人数为二万人,远高于明朝史料及朝鲜史的记载,形成历史上的争议。
但李如松经此役后,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加之朝鲜连降大雨,明军重型火炮无法运输,如松认为尚不是攻克王京时机,经请示兵部尚书宋应昌后由李宁、祖承训率明军主力一万人驻守开城,李如柏等率三千明军驻守宝山声援,李如松亲率二千明军做为东西调度,杨元率五千明军回守平壤,与朝军一道扼守大同江。明军虽对王京形成围攻之势但并不进攻,此举后被言官弹劾为“无意进取”。而李如松以明、朝联军之统帅却新率前锋部队孤身犯险,实属不智,事后被兵部尚书宋应昌以书信严厉斥责,命其后决不可再亲临一线险境,并要其在安排好军务事宜后回平壤面谈。
后日军由于缺粮,被迫放弃王京退守釜山,并向明军要求议和。日军议和之求经李如松上报后,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议和,明遂派出游击将军沈惟敬与日方小西行长议和。沈惟敬在议和时与小西行长勾结,分别欺骗双方首脑,捏造议和条款,至使达成了一个双方政府均以为是全部按自己的条件形成的奇怪“合约”,直到三年后明神宗派使者加封丰臣秀吉,在日方宣读明朝诏书时方被揭穿。虽然合约为假,但毕竟促成了暂时的和平,明廷乃命李如松班师,留刘铤之兵在朝鲜驻守。李如松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班师,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调任辽东总兵。次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进击,遇到鞑靼游猎聚会,聚集数万人,如松三千余人不敌身亡,卒年五十。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以其弟李如梅代辽东总兵官。






统帅 B+
(李如松有父风,少谙兵机,以敢战名,数尽锐遮虏,闻警不反顾。初,哱拜反宁夏,如松尽统辽东、宣府、大同、山西诸道援军讨之。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先登破之,尽灭拜族。战后录功,居第一。及东藩告急,如松提军入朝,力战克平壤,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复。后碧蹄馆之战,如松率兵三千骑赴援,并为所围,幸其健儿皆殊死战,无敢当其锋者。会杨元援兵至,砍重围入,寇遂溃。是役也,我军所杀者甚多,而精锐丧失者亦多也。)
武勇 A
(李如松骁健敢勇,冠诸弟,著茎香百步外贯矢辄烬。年十七从父转战明石崖,手批杀虏众中。每战必身先士卒,往来驰骋万众中如无人。)
军谋 B
(李如松平生善出奇,虽身先士卒,虑不顾反,然动于机会。张亮堡一战,虑不无为,平夏首功者,究其所设,旋大奇。虏号称十万,军樟以三千人,驰之中军,固求虏顾左。如松急,其弟驰援顾返,中虏单师重围中。马三易,几殆矣,徒手格斗,竟射杀一最骁酋,虏后辟易,会中军,骤闻驰突阵,兄弟夹击遂破敌。当是时,弟兄兵不满万人,格数万虏,断贼日夜它望,卒成大功。如松以此自喜用寡覆众,遂有碧蹄馆。后土蛮寇犯辽东,如松业已明知当有伏,尤提五千人深入转战数百里,终矢竭力尽而死。)
智略 C-
(李如松儿时绝机慧,读书一再,过则了了,亦不肯竟读。后立平夏功,气益骄。及援朝,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貌。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内政 D
(李如松性骄横,所在多不法。给事中邵庶尝劾如松及其弟副总兵如柏不法,且请稍抑,以全终始,不纳。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之,语不相下,几攘臂。帝为两夺其俸。已复被论,给事中叶初春请改调之,乃命与山西李迎恩更镇。其后,军政拾遗,给事中阅视,数遭论劾。帝终眷之,不为动。)
魅力  C+
(李如松与父相继掌兵柄,劲卒数万,雄视绝塞,仁宣以来未之有也。自俺答款宣、大,蓟门设守固,而辽独被兵。李氏遂擅战功,至剖符受封,震耀一时,倘亦有天幸欤!既而贵极而骄,奢侈无度。辽广之人,知有李氏而不知有他人也。故审李氏父子之所为,骄横难制,或疑其渐不可制尔。及如松归闲三年而有辽命,不两月竟死之,岂非以效死成明君之举,不陨其家哉!古大将毕命戎事者绝少,然主遇亦不薄,乃蝉联阀阅,不及忠烈之半。)


全史人物评鉴-李如松 字子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