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1.3 绿林、赤眉起义

2023-03-05 11:2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3、绿林、赤眉起义


  西汉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

  西汉末年,剧烈的土地兼并,惨重的徭役、赋税、苛刑,加上连年灾荒,农民大批破产逃亡,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王莽[1]代汉称帝后,在政治、经济上施行复古“改制”的倒退的反动措施,更使人民生活陷于绝境,阶级矛盾愈加激化,酝酿已久的绿林、赤眉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

  公元十七年,湖北旱灾,饥民几百人在王匡、王凤领导下举旗起义。队伍聚集在绿林山[2],因此称做绿林军。他们“劫富济贫”、“除霸安民”,打击莽军。公元二十二年,离开山区,分兵北上、西进,声势浩大,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

  公元十八年,农民樊崇率领一百多人在山东莒县起义,后转入泰山。为了作战时不与莽军相混,他们把眉毛涂上红色,因此叫做赤眉军。公元十九        二十二年间,赤眉军多次打败莽军,严惩官吏、贵族和地主,深受群众欢迎,队伍迅速扩大为几万人,驰骋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相连的广大地区内。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在南方、东方两个战场互相呼应,痛击莽军主力。公元二十三年九月,绿林军杀进长安城,城内居民纷起响应,王莽被攻入未央宫的群众砍si;赤眉军在东方也基本肃清王莽政权的统治力量,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抱着各种野心参加起义队伍的地主、贵族分子却大肆活动,争夺领导权,他们采取两面手法,腐蚀、排挤甚至杀害农民军将领,挑拨绿林、赤眉两军关系,制造分裂,导致自相残杀。公元二十五年,破落贵族刘秀伺机袭击起义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封建王朝。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场持续九年、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失败了。对混入革命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的复辟阴谋失去警惕,是它留下的一条深刻教训。但是大起义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它直接推翻了反动的王莽政权,给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以沉重的打击,许多农奴、奴隶得到解放,土地兼并势力被削弱,这对东汉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以绿林、赤眉为主力的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不仅在政治上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而且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尊孔逆流。他们毁经书,捉儒生,使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的孔孟之徒闻风丧胆;他们用革命的实践有力批判了孔孟鼓吹的天命、正名、仁义道德等反动谬论。赤眉军内部不设高官,相互之间都称“巨人”,这种朴素的平等思想,也有力地批判了孔孟儒学宣扬的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宗法等级观念。


注:

[1] 汉皇室的外戚,掌握中央实权的大贵族。

[2] 今湖北大洪山。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1.3 绿林、赤眉起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