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在公元208年,是孙权和刘备的5万联军在长江流域的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打败曹操20万大军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争。赤壁之战为魏蜀吴之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08年9月,曹操率二十万大军从江陵顺长江而东下。孙权命周瑜领军三万,会合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逆长江水西进至夏口,孙刘联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当时曹军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退驻于长江北岸的乌林一带,周瑜领军驻守在长江南岸,两军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接纳了黄盖的建议采用火攻。黄盖诈降,亲自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向长江北岸前进至离曹军军营一公里之处时,十船一齐点火,借助强劲的东南风,大火径直扑向曹军军营,延烧至长江岸上的曹军大营,烧死烧伤曹军无数,曹军大败,曹操只好下令撤军回北方。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用间篇》《火攻篇》等之精髓,知彼知己,正合奇胜,其取胜势在必然!而作为熟读《孙子兵法》的曹操,却败得一塌涂地,又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研读《孙子兵法》后发现,曹操在与周瑜的斗智斗勇中,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赤壁之战的失败也是必然!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是曹操的错误之一。曹操挥军南下,樊城刘琮投降,再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军队之后,曹操没有命令大军紧追刘备,往东至汉津,沿汉水追击刘备到樊口。反而却挥军南下江陵,顺长江东下至赤壁会战。沿长江东下真是山高水长,明显贻误了战机!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这是曹操的错误之二。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这封劝降信,暴露了曹操恐吓孙权,想要早日退兵的想法!这也让周瑜知道曹操非常骄傲,非常轻敌,所以曹操骄兵必败!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这是曹操的错误之三,对黄盖的诈降,就是兵法中的“无约而请和”的经典操作,曹操应该知道是诈降可能性大,却没有遵循兵法中的“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如果曹操遵守了《孙子兵法》中《虚实篇》的规则,黄盖的诈降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火烧赤壁也将无法实现。
综上所言,周瑜遵守并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赤壁之战取胜是势所必然。曹操多次违背了《孙子兵法》,赤壁之战大败而归亦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