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独龙族 作者:达孟

在缅甸的北部山区里有一种人数不多,但类似非洲的俾格米和安达曼群岛、马来群岛和新儿内亚岛一带的尼格利陀的小矮人,他们叫独龙族。如按语系划分,他们和当地的其他民族一样,同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独龙人居住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最北北部克钦邦的最北端。要想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去并不那么容易。首先必须从克钦邦的葡萄县往正东越过茫茫的大草原,到达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的迈立开河岸边已经沉睡多年的昔日的边境行政管理所玛仓伯。以玛仓伯作为探险的起点,还要走十多天崎岖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强渡蛱谷急流。路途十分艰险,有时正在行走的时候,突然一阵暴雨就会把小道冲垮。在五十年代初期,缅甸首次派出国军先遣队“迎内巴”小组到该地去时,无意中发现了独龙人。开始他们千方百计躲避,不愿暴露给任何陌生人,所以很难找到。后来通过纳宛族和塔努族酋长们的解说和有关山寨寨长的努力,总算是有机会见到了他们,在58人中,男性26人,女性32人。独龙人皮肤光润细腻,不论男女都披着长发,如不留意就难以辨别出男女。独龙族不仅明显地比其他民族矮,而且骨架体形都相当小。经长年累月在深山老怵生活的磨炼,身体十分结实,而且精干灵活。他们有象山羊股轻巧地爬越绝壁悬崖的本领。七十多岁的独龙族老首领舍拉官介绍说,他们的祖先原来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独龙江一带,故得名独龙族。他们祖祖辈辈安居乐业定居在那里,以寻找山芋、野果过日子,但他们受到邻居另一较大的部落藏族邻布的侵袭。他们被当奴隶贩卖,被抢占的妇女如不遂心还被杀死。独龙族的首领们决定对邻布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远逃。他们经过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最后越过中缅边界终年积雪的天然屏障达拉纳卡山口,到达缅甸独龙族到了人烟稀少的新环境以后,仍深居筒出,长期穴居窑洞或是在深山密林里移动。不知是出于敏感而怀疑陌生人,还是出于自卑,他们长期都不曾与任何其他民族来往。他们同族通婚,家户越来越少,因而兄妹之间结婚的习惯也延续了下来。也许是同族近亲通婚的缘故,独龙人个子越趋矮小,并出现了很多精神不健全的现象。
例如“迎内巴”小组对一个四口人的独龙族家庭进行检查,做了以下记录:
南沙(女)20岁身高1.245米
南顺(男)50岁身高1.398米
佩顺(男)35岁身高1.474米
南史盘(女)50岁身高1.093米
1962年缅甸革命委员会执政以后,向该
地派了一个医疗考察组,由一名医学教授率
领,成员包括四名医生和其他一些研究人
员。医疗考察组于1962年8月底到达该地,
进行了整整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对68名独龙
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30人)进行细致的科
学检查并做了记录。在68名独龙人当中有40
人是成年人,其中发现精神相当不正常的有
8人,甲状腺病者为数相当多。男性平均身
高为1.47米,最矮1.31米,最高1.59米;女性
身高在1.19米和1.585米之间,平均高度是
1.399米。非洲的俾格米人的身高在1.37米
到1·45米之间,安达曼群岛、马来群岛和新
几内亚岛一带的尼格利陀人的身高也在1.44
米到1.52米之间,缅甸的独龙人和他们不相
上下。如今独龙族的处境相当严重,已濒临
灭绝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