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认为“叛逆”,家长切记正确识别!

2022-05-16 10:10 作者:心理咨询师蓝娅  | 我要投稿

青少年抑郁这个字眼,也许离很多人很远。但是在心理精神科门诊的大部分患者当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频现。

其中以初高中生为主,尤其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居多。孩子的病因不同,但问题主要是抑郁和焦虑

据了解,我国青少年抑郁的比例正在逐年上涨。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中,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的比例大约在15%-20%左右。

诸多因素导致了青少年抑郁症的数据不断走高,比如:

1.多数的青少年在这一阶段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学业压力

2.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度不高

3.青少年本身对自身情绪觉察和表达性上相比成年人要更差

青少年抑郁往往出现的比较隐晦,很多家长在不具备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不能够很好的察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没有被诊断为青少年抑郁症的青少年,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的困扰。

为何“抑郁”会被误解为“叛逆”?

专家表示,青少年的叛逆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一个比较主要的表现,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指向外部的攻击。

比如喜欢违抗家长或者老师的命令,以个人意志为核心需要忽视规则和束缚,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坚信不疑,不喜欢听从长辈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而抑郁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指向内部的自我攻击,主要的表现在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当然也会出现与叛逆重合的症状,但是内核还是攻击指向内部,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因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还不够,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抑郁会有羞耻感和恐惧,会否认症状而将其理解为叛逆等因素,导致了很多时候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被理解为叛逆。

有一个比较粗暴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以上症状的持续时间是不是超过了2-3周。这其实是一个不那么准确但是却很有必要的自我诊断方法。

如果青少年(包括成年人)长时间被这种心境低落和无意义无价值感所困扰的话,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就医或者是心理咨询。

如何帮助那些青少年抑郁患者

心理专家给家长们提供了以下建议:

1.集中注意聆听,而非教训

一旦孩子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忍住所有批评或者评判的的冲动,这时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与你交流。

你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全心全意地无条件的陪伴和支持他。

2.持续地保持温柔

如果一开始孩子拒绝沟通,不要放弃。谈论抑郁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是十分艰难的。

即便愿意,他们也可能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尊重孩子感到舒适的限度,同时也要强调你的担心以及聆听的意愿。

3.承认他们的感受

不要试图通过言语让孩子摆脱抑郁症,即便他们的情绪和担忧在你看来十分愚蠢和不理智。

不必过于较真地对待他们的情绪,这样他们会理解到你在善意地告诉他们“事情没有那么坏”。

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仅仅如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4.相信你的直觉

如果你的孩子声称自己没有什么不好,并且不解释这些抑郁行为的原因,你应该相信你的直觉。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考虑寻求值得信任的第三方的帮助:学校的咨询师、最喜欢的老师或者精神健康专家。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与人沟通。

被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有社交退缩的倾向,他们减少与朋友的联系,对于以往喜欢的活动也很少参加。

但是孤立的状态只会让抑郁更加严重,所以尽你所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连接。

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认为“叛逆”,家长切记正确识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