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后感

本书是在邓晓芒教授的推荐*后才读的,本书主要通过对文化、词句(主要体现在俗语和经典中)和作者的亲身经历的分析来对中国历史、社会发展、国民性进行批判。
我认为孙先生有以下几个观点值得一提:
1、中国人的身心之分
2、中国人的二人伦理
3、中国人自我压缩
首先,是中国人身心之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将自身划分为“灵”“肉”,而是将自身划分为身心,身指纯粹的肉体,心并非指理性的思想或者本质,而指的是情绪、理性和感情,其中以感情为主导,然而这种感情为主导的心并非像拉丁民族一样,具有外向、热爱生命的特点,却总是具有镇止自身的特点。对于“身”而言,中国人总是有一种“儿童化”的倾向,这种儿童化的倾向是由上一代培养出来的,因为老一辈对新一辈总是过多的关注身体上的改变,而不是精神上的自立和理性的发展。
其次,中国人的二人伦理。中国人通过二人的伦理关系,通过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义自身,如孟子提出的五伦中所说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师生,面对这些关系自身就有着不同的定义,一旦脱离这些关系,陌生人之间就不免的会产生“匪夷所思”的反应,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再次,中国人的自我压缩。我认为这一点现在还是存在的,对个性的打压、对言论的打压、思想的自我审查,这些都是一种自我压缩,一方面是社会的压缩、另一方面是自己对与社会压力的顺从,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想多展开。
整本书前三分之一看的比较认真,后面的内容有些臃肿就大致浏览了一遍,我认为借助本书是能够探寻到中国文化内在的不足之处的,我从中的得到的启示就是,作为个人一定要自强、自立、自由,没有个人的自强、自立,就只能做“合群的爱国的自大”,没有思想的自由就不能突破传统,建立新的秩序。
*《我的大学》讲座
(本文是纯粹的阅读扎记,用于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