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央行降准探究

2021年7月15日的降准0.5%,政策来的有些突然。
央行解释说:“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必须绝对信任央行的政策表述。
M2的两次增速换挡
2013年至2018年,M2实现了史上第二次增速换档,其主旨是引导经济在未来15年中稳健增长。上一轮经济换档发生在1993年到1998年,M2同比从37%下调到15%,随后在15%到20%之间运行。2009年的4万亿是特例。本轮货币的减速换挡,定下了8%作为主线,M2增速对标GDP名义增长,而2019年之前的8年,GDP名义增长均值是8.1%,且规模经济体的ROE中位值也是8%,以上均不是巧合。
大水漫灌是不可能有的,降准不意味着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是美联储的故事。

印钞机制发生变化
换言之,中国央行的印钞机制已经出现了根本的变化,尽管美元不断流入中国,但央行并没有按比例收购。2014年9月,央行发明了一种叫MLF的道具,俗称麻辣粉,作为基础货币的发行载体。
那么新增美元呢?就存在商业银行了。
2020年4月后,由于海外疫情的特定原因,中国向世界提供产能,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存款激增:

其同比高达35.6%,2267亿美元(2021年5月同比增长),约合1.7万亿人民币。问题来了,在全球零利率周期,商业银行这一肚子美元怎么用?怎么用都很难有钱赚,乃至出现经营亏损也不无可能。同时,央行用麻辣粉发行基础货币,对商业银行来说,麻辣粉的成本不低,相对于面向小微企业的优惠贷款,这买卖也不好做。
这就是本次降准的内在因素,与其说是用降准替代麻辣粉,不如说是补偿了商业银行保管美元的辛苦,发给商业银行1万亿人民币对冲1.7万亿人民币的外汇存款。
降准利好中小企业
对银行股,是妥妥的利好。
对中小企业,由于本次1万亿的降准资金无需另付利息,则增大了存贷利差,有助于向小微企业放贷时的坏账承受力。无需再发政策指引,也是支持了中小企业。
对于全球金融格局,商业银行有条件将美元存回海外,从而将通胀风险还给量化宽松的西方主体。
一举多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