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我没有办法避而不谈。
记得在2022年航天员采访中,他说过这样的话:并不是你的故事足够感人,你就可以飞天(大概是这样的)。当时我看到时,就有一种难以成功的错觉,事实上,四年所有的经历尝试,我知道,其实不完全是乐观、希望,更多的是不确定性,我一直抵触这种模糊的态度,于是我竞争、不断的学习设计表现技巧、不断的提问、不断的交上最好的作品、不断的要求自己活得有意义,希望能给自己一个答案,一个你可以的的答案。我拒绝休息、拒绝偷工减料、拒绝模棱两可,拒绝热络。
可我一直觉得自己学的太少了,实际也确实如此。
问卷49份,鸣笛、闪烁、放学、冷雨,穿着雨披的家长不愿多聊,一个个问然后拒绝,再问、再拒绝。我特别害怕被人拒绝。霓虹闪烁车流鸣笛摆手,我们穿梭在披着雨衣的人流中,几乎是哀求着能否填一下问卷,我们相聚清点,又挤进人群。直到最后49份,每一份都皱皱的,蜷起来在冷雨中,小组得了好成绩,这是我一贯拿手的,叙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答。但我更珍视这份经历。我们也曾俯冲进人迹罕至的奇怪的隧道,统计过每个的楼层,穿梭在历史文物街区、乡野、湖上、公路、矿泉水。在许多许多的骄阳风雨中,我以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至少对于我们人文学科是这样。
可是,我确实不太聪明,甚至笨拙。那些汇报、演讲其实都改过很多稿,我在软件中来回切换,只是为了合适的箭头或线条,那些高分试卷其实也仅仅是背书的效果,每个考试周院楼早上7点至晚上9点半,我只是将书背了3遍罢了,冬季的背阴面、夏季的向阳面确实很难熬。周六、周日的辅修课,专业课之后的第二学位考试,在众多的事物中,我总是看起来很忙碌。我太想要一个答案了,并不是作为老生代表发言的机会,甚至,我觉得我凭什么去呢?我有些汗颜。
我告诉自己,那些令人震惊的偷拍与刁难,唏嘘与短视,狭隘与偏见都自有安排。
至少我现在可以谈谈二战,谈谈我敬重的老师,谈谈失望,谈谈期望。
成功的原因可以是避而不谈,但失败的原因必定会有避而不谈,所以明年见,在灿烂的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