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帝时代的中国版图历史典籍考

2022-02-14 12:59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华夏族初代一统中国的版图,《史记》载司马迁据记载考证为: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东到海是很好理解的,同时也是很好到的,整个今天的黄淮海平原,那个时代没有淮河,大概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一马平川的,唯一一点大的起伏就是山东丘陵了,所以也顺便登了丸山及岱宗嘛。而且东方开化的早,是原东夷族的版图,与华夏也不遑多让,更是一路直到大海都畅通无阻。直到,不是渤海就是黄海,实在没地了才算了。

特产的后半句:不及潍坊萝卜皮

西边,空桐作为一个古地名的话,是可以找到的,位置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很显然,这地方属于是早在黄帝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发了不知多久了。空桐是春秋时期的宋邑,仅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真正应该指的大概在今甘肃平凉的崆峒山一带,紧邻着宁夏省,离陕西省最近处也只有50来公里。

虞城,乃至商丘,开化的可太早了
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

往南的“江”,在古代一般是指长江,但上古就不一定了,只能确定是比较大的河/江,当然不排除长江,最好再配有熊、湘二山。湘字其实已经在往洞庭湖(云梦泽)周围指了,史学界一般也是这样认为的,最直观的解释是湖南岳阳的湘山和益阳的熊耳山。从官方到民间的考证都离不开这个方向,本身来说差不多到这些个地方的位置也是比较合理的。我个人倒是更支持从上下文的断句来分析,应该是一座“熊湘山”的看法。

今日岳阳君山景区,因屈原《九歌》改名
湖南-益阳-安化-乐安

最后这个“荤粥”便是匈奴人祖先在上古的称谓,合符是远古时期常见的结盟信物礼制,研究认为疆域北端直接接触现今的内蒙古地区是没跑的,至于举行过仪式的“釜山”,据考察有相关文物、遗址、记载等证据的可信度较高的有:河南灵宝的釜山,山西高平的釜山,河北涿鹿的釜山、涞水的釜山、徐水的釜山以及内蒙古察哈尔的釜山这几处。


题外话:“荤粥”这个词是原始社会时期从该夷族中取的音(译)。相关的还有山戎、猃狁(玁狁)、熏粥、淳维、鬼方……等。“匈奴”这个词从汉朝开始使用,大概(我认为)是以荤粥做为此前数千年的统称,略为荤(/熏),而以汉之名冠之以“奴”,最终形成了xiong nu 。

《史记正义》注音称:“荤音薰。粥音育。”

而真正意义上的荤粥,自然是一种吃的了,是河南省的特色食物。当然我不清楚了,说是在豫东夏邑一带的集市上的冬季的吃食。属于河南汤文化的一部分,又叫 糁汤 ,但这个名字包括的范围要大很多。

网图,八成不正宗



黄帝时代的中国版图历史典籍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