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亏损500亿卢布!前途黑暗的俄罗斯航天

2023-06-15 13:19 作者:虫下亻二犭者心  | 我要投稿

2023年4月10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第一副总经理安德烈·埃尔查尼诺夫媒体采访,告诉媒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在2022年亏损500亿卢布,约合6亿多美元。要知道2021年亏损250亿卢布,直接翻了一倍。这当中,当然有制裁的原因。但是主因还是俄罗斯航天自身的问题。


回顾一下2018年的旧闻,俄罗斯金融审计机构负责人阿列克谢·库德林称Roscosmos是最腐败最浪费资金的国有企业,原文如下:

Roscosmos有很大的问题。乱花钱,各种违纪。采购程序执行不当,价格过高,大量资金浪费在未完成的物品或闲置的物品上,账户中的资金数月未使用。此外,还有数十亿美元已经丢失——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被盗了,”塔斯社报道。


回顾俄航天的历史,看看放血槽企业如何败光苏联遗产

90年代就不过多谈论,那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两千年初,俄航天的年预算只有3亿美元左右,除了保障载人航天,其他太空任务根本无力推进。就从2000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复苏,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航天发展说起。

00年代,俄罗斯经济复苏,在2006年批准了125亿欧元的资金,用来推进未来十年的俄罗斯航天发展。上马了一大堆项目,例如“Spektr”光谱系列探测器,“Elektro”系列气象卫星,新一代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安加拉系列火箭等等。但是几乎所有项目都延期,这也是日常了。

当然项目延期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此时的俄航天,溃烂到了极致,管理混乱,腐败,资金流向不明确,不少企业濒临破产。举几个离谱的例子,2010年12月5日,一枚质子-M型火箭发射三颗格洛纳斯卫星失败,失败原因居然是上面级DM-03,多加了一吨的燃料...  2013年7月2日,又是质子-M火箭,上面级DM-03,三枚格洛纳斯导航卫星,这次事件就是著名的质子倒飞事件,三名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的员工在安装角速度传感器的时候反着安装传感器,而且还稀里糊涂得装上去了,最终导致失败...


质子号对地导弹


下属企业也是半死不活,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身为俄罗斯质子和安加拉系列火箭的生产企业,在10年代初时居然面临破产危机,要知道,这时的俄航天的质子号,承接了大量国际卫星发射任务,这时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未崛起,中国航天收到美国制裁,订单基本流向了俄罗斯航天。然而,在此时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财务状况极差。2015年,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把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生产基地(安加拉火箭的生产地)出售,换取350亿卢布的贷款,生产基地迁往鄂木斯克。这个位置,距离莫斯科CBD仅有两公里,是莫斯科的中心地区。目前被改成了国家航天中心,计划在今年完成建设。简单来说,就是卖地还债,只不过不好意思说罢了。身为主力火箭生产企业都已糜烂不堪。

其他像是科学号延期14年发射,新空间站无数次推迟,就不多说了。

在阿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和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两任局长的折腾下,俄航天已经奄奄一息。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载人飞船,联盟号并没有出问题,如果出问题的话,国际空间站恐怕连载人飞船都没得用,因为201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退役,仅有联盟号能执行载人任务。


小小的转折点

下面这一段,首先引入一个概念,原来的Roscosmos,指的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而现在的Roscosmos,是一家国企。

2013年的质子倒飞事件后,俄罗斯航天开始重组,总负责人是当时的副总理罗戈津。2014年,联合火箭航天公司(URSC)成立,主要目标是重新整合和国有化俄罗斯的航天企业,最为重要的是监督各个企业的生产,减少不透明管理、融资,期望改善现状。接下来就是一大批老领导被解职,像是“能源”集团总裁,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的负责人相继被解职。

2015年初,Roscosmos和联合火箭航天公司(URSC)合并,成立(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 State Corporation。

2015年7月7日,Roscosmos兼URSC总裁伊戈尔·科马罗夫宣布,俄罗斯航天工业的所有企业转为股份公司,计划用时五年。大概意思就是,俄政府不想再向这个无底洞投钱,从原来的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俄罗斯航天,变为国家提供部分资金。

2015年12月28日,普京签署签署废除联邦航天局法令。新的Roscosmos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成立。也就是目前的Roscosmos,所以,俄罗斯现在不存在类似NASA的航天局,目前很多博主还在称呼“俄罗斯航天局”是不准确的。


在重组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件最闹心的事情,便是东方航天发射厂的腐败案。这个以后可能会开一篇详细讲述。


再往后,德米特里·罗戈津在2018年被贬到Roscosmos做总裁,取代伊戈尔·科马罗夫。无论你对罗戈津有什么异议,处理东方航天发射厂的案子,在俄航天内部捉虫,收拾俄航天的烂摊子,主要都是罗戈津主导的。

罗戈津上任后,大力推进很多搞了很多年,但是没啥成果的项目,例如月球计划,把“月球-25"号到“月球-27”号整明白,和中国签署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载人航天上,推进安加拉火箭继续开发,”鹰“号载人飞船(前联邦号)和新的空间站俄罗斯国家轨道空间站(ROSS)的开发,真可谓雄心勃勃。(这里来个预告,之后会写“鹰”号飞船的开发历程,这段历程只能以“喜剧”来形容),这些项目究竟有多少能成功,拭目以待吧。

2022年,尤里·鲍里索夫上任。这位显然不爱吹牛,上任后极为低调。主要的任务是填上罗戈津时代挖下的坑。




问题的根源

俄罗斯航天工业的种种问题,以下是我的一家之言,未必是最最准确的答案,但是能形成逻辑自洽。

首先,为什么只有Roscosmos一家国企如此混乱腐败,其他国企例如Rostec俄罗斯国家技术公司,USC联合造船集团,Rosatom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虽然也存在腐败案,但是能让国家在10年代亲自下场重组的国企,也就Roscosmos一家了。所以,要找到不同之处。

我给出的结论是整个俄航天企业的民用化拖了后腿,企业的民用化溃烂,在国家和官方有能力采购军用产品时(这里把运载火箭和其他航天产业当作军用产品),企业尚且能苟且度日,一旦采购期过去,例如国家财政停止拨款给某些项目,企业会立即失去收入,资金运转立刻出现问题,连工人的工资都很难支付。而想要让企业活下去,负责人只能通过画饼的手段,让上级拨款拯救企业。像是当年“罗斯”火箭项目就是这个套路。民用产品保证了企业在没有国家下订单时能活下去,这方面,中国国家航天集团做的很好,在八九十年代的军转民时,把问题解决了。举个例子,SpaceX星链计划,通过民用的星链,筹集资金,帮助下一代火箭的开发。

航天方面的民用化有两条路,发射民用卫星,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订单的卫星,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像是民用的气象卫星,遥感卫星等等。另一方面是直接利用车间的设备,生产民用的机器或其他产品。对于俄罗斯航天来说,目前第一条路已经堵死,在被制裁下,海外订单基本全军覆没,加上SpaceX的崛起,海外订单已经不实际,国内民用卫星的产量也不足以支撑偌大的航天企业。现在只能走第二条路,生产民用机器或其他产品。

俄航天的军转民做的一塌糊涂,截至目前,民用产品寥寥无几,我查到的只有给科罗廖夫市生产电车和在疫情期间提供液氧。但是这点民用产品根本无法支撑整个航天企业。要知道,中国航天的民用化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冬奥会上都能见到中国航天的产品。

举个正面的例子,Rosatom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的民用化十分彻底,公司的收入不依赖国防部的订单,Rosatom建核电站,发电,开发北极航线等等民用产业,让它不用向上级吹牛,杜绝了腐败的滋生,Rosatom的财务状况自然不会差。近年,Rosatom也准备收拾俄航天下的破产企业,例如正在考虑收购之前的S7集团的海射平台,之前用来发射“天顶”系列火箭,但是14年以后,跟乌克兰闹掰了,项目也黄了。Rosatom希望把这个平台用来发射未来的联盟五号火箭,发射可以帮助北极发展的民用卫星。其他国企如俄技Rostec和USC,多多少少能接到一些民用产品的单子,这使它们没有成为另一个俄航天。


所以,现在想要拯救Roscosmos和整个俄罗斯航天工业,只有民用化。这样才能保住企业不破产,联邦财政部再拨款给无底洞,杜绝曾经的各种问题的发生。Roscosmos最好的老师就是中国航天,毕竟同为国企,数十万人工作的国企。像是新空间站,登月等任务,可以继续推进,但是优先程度应该摆在民用化后面。一个良好财政状况,让zf看到投资希望,对企业产生信任,才是联邦肯拨款给企业,进一步推动空间站和登月任务的基石。好在近几年,俄罗斯开始大搞军转民,连“金刚石-安泰”这样纯军企,都开始造电动车了,这是个好兆头。新上任的鲍里索夫强调民用卫星和军转民的发展,希望这能拯救濒死的俄罗斯航天企业。



俄航天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2000年到2014年的14年时间,那是国际环境对有利,大量国际订单涌入俄航天,况且这时SpaceX和中国航天在积蓄力量。然而这个时期,却因为自身的问题,白白浪费了太多时间。现在SpaceX垄断国际发射业务,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月球火星探测,大部分都赶上俄罗斯航天。或许,俄国人真的要地下高傲的头颅了。





年亏损500亿卢布!前途黑暗的俄罗斯航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