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媒介遇上个人观念:经济学真有趣系列0.002

2022-08-14 23:05 作者:悠木阳菜大萌  | 我要投稿

        本次讨论的论文都已在下专栏中列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036145

        我们大致会按照这样一个流程分享论文:1. 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主要结论是什么?2. 它的数据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数据?以及对应的,它的识别策略(我们会大致说一下它识别了什么,但不会说太多技术细节)3. 它的主要回归结果,以及对应的解释。4. 它做了哪些稳健性检验?这些检验排除了哪些额外的说法。

        在分享中我们不免会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取舍(因为毕竟是分享),所以假如对其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去看一下原文。

1. Media Influences on Social Outcomes: The Impact of MTV's 16 and Pregnant on Teen Childbearing(Kearney and Levine, 2015)

(1). 看电视节目能不能解决青少年生育问题捏?

          这篇论文主要背景的就是,在美国有一个很火的电视节目叫“16 and Pregnant”,它在MTV上放。这个节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跟踪采访那些14-16岁怀孕的女生,记录她们在孕期以及生育后的生活状况。作者想问的就是“看这个节目会不会降低青少年生育率”。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因为青少年生育(16岁之前)往往伴随着贫穷以及较低的父母教育,但是之前很多针对的政策大都没有被发现决定性的证据。作者就想问那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些流行电视节目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呢?

        作者想出这个想法(虽然很聪明)不是没有一些原因的。首先在我们接下来会介绍的Ferrara et al.(2012)中,她们就已经发现,流行的电视剧可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所以去期待其他电视节目有作用不是令人惊讶的。其次,“16 and Pregnant”的出现时间点正好和美国青少年生育率大下降的时期有重合(2005-2008)。这不是说这个节目完全能解释青少年生育率的下降,而是它可能可以解释这个当中的一部分。最后,我们将在下一段展示,有调查发现看这个电视节目的人说“它让他们了解了生育与育儿的挑战”。

        在讨论这个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作用时有两个观点,一个会认为,这些节目展示了这些女生生孩子的痛苦与 因为年轻而非常挣扎 的状况,所以会让大家怕。另一个会认为它具有某种引导作用:你看到电视上的人在这么做(显然虽然这个节目很纪实,但也会展现生孩子之后一些人会变得更幸福,并且这些人也会收获很多关注),那么你可能觉得也许生育不是你原来想的那么坏,于是你就变得想要去生育了。在 Albert (2010) 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前者(82%)是大多数看这个节目的人的感受。所以看上去第一个观点更可能。

        最后我们简单提一下这个节目到底有多火。由于这个节目是展示的14-16岁的人,从而自然去看17岁以前的人的收视率比较重要。根据Albert (2010)的全国调查,12-19岁的人有71%观看了这个节目。同时这个节目评分很高:在美国的Nielsen电视节目评分上它在18-24岁人中拿到了8分(总共全年龄段有300万条评论);而同样也很火的ABC电视剧“现代家庭(Modern Family)只有4.9分。在最后部分,作者用推特和谷歌搜索数据也发现,在这个节目播出后一个月内,搜索避孕措施,怀孕等字段的频率显著增加(虽然只是暗示性的证据)。

(2). 当你有一个经济学家朋友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觉得这不就基本结束了吗?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个电视节目很火,也证明了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用谷歌和推特数据),下面我们看一下,各地收视率与各地青少年生育率之间的关系(收视率越高的地方,当然更容易受影响,自然也就有更大的生育率下降),这不就好了?

        但是你的经济学家朋友就会问这样几个问题:你怎么确定你的故事和你的回归是一样的?你又怎么预计自己的结果和你的故事一致呢?

        比如说,收视率比较高的地区,一般大家也比较富有,从而青少年生育率可能天生就比较低。所以真实的故事可能是富人少生,而电视节目是没有作用的。此时你发现收视率与生育率负相关,但是真实是收视率不影响生育率。这时你会说没关系,我可以把地区财富水平控制一下(比如地区GDP,地区人口)。(这就是可以部分解决的遗漏变量问题,之后我们会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干掉一部分这种问题)

        接着他就又会问,okay,看上去这个问题你可以差不多解决。那你怎么确定这个电视节目本身不是带有选择性的呢?比如说,那些青少年生育率正在升高的地区更可能去看这个节目,因为他们预计/打算自己也会在16岁前生孩子,所以想去关心自己未来会如何。这个时候,收视率的增加甚至是与生育率的增加正相关的。(这就是让人头疼的自选择问题,即看电视/参加培训/上学都是个人选择的,从而可能真正起作用的是某些背后的个人特点,而并不是看电视本身。这里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未来生育率的预期本身可能就会影响收视率,而人们的预期可能就会变成未来生育率的增加。)这个时候你回归得到的是,收视率与生育率正相关,因为过往的生育率与未来的生育率是相关的。那显然这不是你想要的故事。这个时候可能看这个节目真的会导致人们少生育,但是问题是,这些少生育的地区可能原本就有很高的增长率,你减少了还是比别的地区高。所以当你比较地区之间收视率与生育率的关系时,最后就是正相关的。

        所以总的来说,你发现正的和负的相关都可能,并且哪个都不能说明你想说的故事和因果关系。

        那么这个搞人的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尽力克服上面这些大问题呢?

        

当媒介遇上个人观念:经济学真有趣系列0.00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