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顺酐法制1,4-丁二醇——Aspen模拟

2022-02-09 22:31 作者:铭灵灵QAQ  | 我要投稿

Aspen学习,参考书可以选择:化工过程模拟实训—Aspen Plus教程(第二版)孙兰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b站也有一些教学视频

直接从顺酐得到1,4-丁二醇有酯化和加氢两种方法,本文采用加氢法。反应体系如下:

物料大致转换图(林川, 吴指南. 顺酐在负载型镍钼催化剂上高压液相加氢合成1,4-丁二醇本征动力学的研究[J]. 催化学报, 1990, V11(2):83-91.)

但顺酐价格贵,因此查找上层原料。顺酐生产主要是苯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本文采用正丁烷氧化。反应体系如下:

三角反应网络(蒋斌波, 袁世岭, 陈楠,等. VPO催化氧化正丁烷反应动力学[J]. 化学进展, 2015, 27(11):10.)

即本文顺酐法大致工艺图如下。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http://www.helongchem.com/nd.jsp?id=57)

关于工艺部分选择请多看文献、报告等进行抉择。选定后查找流程图,看看实际工艺是如何考虑分离。

开始Aspen模拟。首先是组分输入,最好弄个简称,要不然找起来麻烦,排序按沸点即可。

组分输入
组分名称对照
亨利组分输入(一般常温常压为气体的物质)
物性方法输入

关于物性方法选择,本文只采用了最偷懒的NRTL。对于本工艺前一部分大多为非极性组分(可查看Aspen纯组分物性中偶极矩MUP),后一部分大多为极性组分可自行选择NRTL-RK等模型,对于氢等气体难以完全分离时可以采用UNIQUAC等模型,可自行在模块—B1(模块名称)—模块选项处更换。当流程含不同物性模型时,在两个物性转换处加入一个过渡的任意模块(实际工艺上并无此设备,仅模拟用)。

MUP查看
选择UNIFAC估算

本文使用UNIFAC估算也是最偷懒的方法,关于重要组分最符合实际的二元交互参数可自行查找文献添加进Aspen,在此不再赘述。

将其重置—运行,无报错即可进入模拟。

原料成分如下:

空气:79%氮气(1%稀有气体并入)、21%氧气(如果考虑深入一点可以加入二氧化碳组分,其对第一步氧化动力学可能会有影响)。本文常温按照25℃,常压按照1.1bar计算,可根据选址地点年平均计算。关于量的确定,是根据产量来大致估算,本文所选数据仅为运行选用。

正丁烷:

杂质按照原料厂的生产工艺与标准来选择,杂质一般主要为异丁烷。本文偷懒选择无杂质。其次正丁烷有储罐,其为气态,为高压保存,由此初始流股压力应大于常压,本文选定1.5bar。

GB/T 22024-2008

氢气由于小厂无储罐,因此为管路运输(几MPa),通过缓冲罐减压后进入流程。本文在Aspen中直接采用最终流股为5bar。

参考GB/T 3634.1-2006

工艺搭建部分:

空气无储罐,肯定直接从大气中通过压缩机进行输送。本文选择简单的等熵压缩机,出口压力选择尽量不要太大。

流股汇合

相态选择一定要符合工艺流股,否则会出现如下报错

流股汇合经过换热器升高到反应所需温度,注意添加压降(0.1~0.4bar)。这个过程也可以先预热再汇合,最后一起升温。本文工艺搭建时只带有简单换热,对于换热处理这部分为后续优化过程。

反应器:

虽然评分细则中只要求详细设计一个反应器,本工艺中含有两个反应器,最好是两个反应都采用动力学,对于副反应的动力学能找到就用,没找到就采用设定转化率的方法。对于动力学,本文采用的不一定是最优的,请多查找文献对比,选择最符合实际的。

黄晓峰, 陈标华, 李成岳. VPO催化剂上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反应动力学[J]. 化工学报, 2002, 53(1):6.  本文选择模型A,参数p、q的确定由文章的参考文献3 Wohlfahrt K, Hofmann H .Chem .Ing.Tech ., 1980, 52:811(文章名:Kinetik der Synthese von Maleinsaureanhydrid aus n-Butan )

动力学输入,对于反应R3因现在无循环流股,初始进料中无MA,因此当加入R3时会报错,本文在此不加入R3。

点击反应——新建

该动力学为气固相吸附朗格缪尔形式,其在Aspen中为LHHW。

R1
R2

R1动力学的输入。动力学因子为Arrhenius形式本文采用kK=36039exp(-70.71/RT)(见动力学),推动力即y(BT)y(O2)^0.42,下方输入指数。

R1

吸附项。Aspen中是以ln(A)(除浓度外的系数)的形式输入的,即对于R1中1+Ky分别为ln(1)、ln(K)即0、3.377587516。吸附表达式指数为浓度的指数,本文为1。中间部分选择为y组分,第一项为1,即y^0;第二项为Ky,即y^1。

R1
R1

对于R2同理。

R2
R2
R2

反应器设定,本文未加换热

反应器选择列管式固定床,此处可以设备创新,选用双流床等换热和反应转化率更高的设备(具体选用要依据参考文献或者用Fluent进行对比计算)。反应器体积不宜过大,应小于40~60m^3,本文选定该反应器为20m^3。

本文压降选择0.4bar

催化剂数据根据产品来定,本文为随意输入的数据。

出口进行降温,一般反应器前后流股是采用流股间换热,充分利用热能,为后续优化的工作。刚开始搭建工艺不建议直接使用流股间换热,会有一些报错难以处理。

降温后进行气液分离(依据沸点,液相产物MA中仅有水一种杂质。当然考虑复杂的话,比如原料杂质、更多的副反应也会有其他杂质),这时运行会发现会有气体被液体吸收。

这时的参数可以通过改用更符合的物性或者灵敏度优化完全分离。

此时可重置——运行看一看有无错误。出现这种提示,此时无错误,可进行下一步流程处理。

上述流程优化:

反应器的选择性与转化率,要符合实际工艺。这就涉及到反应温度、压力、反应器尺寸、催化剂量的确定。

采用灵敏度分析(模型分析工具——灵敏度——新建)。变化即自变量,激活相信大家都知道,可以多变量分析。

变量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过来。操纵变量是指该自变量的基本信息,右边是变量从200开始等距为1变化到400。

定义是因变量,也可直接复制粘贴(Aspen V11中文对于一些数据有bug,不可直接粘贴,会提示。改成英文就可以,或者根据操纵变量进行选择。

)。

进行填充

运行无报错之后得到结果

自行选择想要的数据

绿色是所需产物,蓝色是副产物,即温度选择应在280~360之间选择。

对于压力、反应器体积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最优参数。

通过设计规范得到想要的选择性与转化率。可以通过工艺流程选项——设计规范——新建,或者对部分设备也可在设备界面进行设定,如精馏塔。

定义的变量是与你所要求的设定值相关的数据(如设定转换率为50%=1-生成的MA/初始的BT,即添加两个变量。如果要求生成MA的量=50kmol/h,即只需一个变量即可)

如设定MA生产60kmol/h,误差0.01。

变化即自变量,从200开始每次变化1直到400度为止

得到结果为304.781度时达到要求。

对于转化率多变量采用Fortran,转化率=1-MA/BT,即定义(A不需要在定义里输入)

设定30%转化率,误差为0.001

运行结果

对于以下一些报错,可自行翻译解决

关于工艺优化部分,这两个工具大部分要求都可以满足,其他工具可自行学习。

流程中气液分离的气体(过量氧气,此时任然有少量BT,如果操作时难以分离循环可直接送入尾气处理)中含有一氧化碳,可以进一步氧化转换为二氧化碳排放或者液化空分得到副产氮气、二氧化碳(肯定要多级压缩,设备费用大)。

对于液相,由泵加压送入精馏塔。

对于精馏分离,首先查看分离体系有无共沸。

选定组分后点击共沸物

即水和顺酐MA无共沸,简单精馏即可分离。

精馏塔先选择简洁模块DSTWU,-1.2是指选择为最小回流比的1.2倍。

运行后得到实际回流比、实际塔板数、进料板。

此时采用严格模块RadFrac进行计算,初始参数采取简洁模块DSTWU计算结果。

本文压降选择0.2bar

运行无误即可进行优化,一般精馏设定参数为回流比、馏出物进料比(如初始流股为

则馏出物进料比选定115.791/(115.791+53.411)=0.6843)

一般优化回流比或者塔板数(一般简洁模块DSTWU计算结果就比较合理),给予塔设计规定为纯度要求(如塔顶或塔底产品要求99.5%)

关于后续流程未找到合适动力学。林川, 吴指南. 顺酐在负载型镍钼催化剂上高压液相加氢合成1,4-丁二醇本征动力学的研究[J]. 催化学报, 1990, V11(2):83-91.该文献并未说明清楚,建议多找一找外文文献。

后续流程搭建,就和去年丙酮加氢类似,反应后氢气回流循环少量驰放,先分离轻组分MA循环,再连续精馏分离BDO。体系共沸请自行查找文献选择共沸、萃取精馏。反应中可以通过转化率添加副产THF,将其他副反应转化率降低。塔的压力并不一定要常压,适合体系为好。

换热部分,热泵肯定是要弄一个的。关于连续精馏分离BDO如果有多塔的话,可以考虑双效精馏。共沸、萃取精馏的话,流股难以换热,可以多看文献(如去年有一个队伍,精馏塔分离时加入了离子,使得冷热能耗降低)。

公用工程设定(可参考往年作品)
一部分是任务书规定的

2021 “天正设计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设计任务书

冷却水,温度选择为常温,依据厂址来判断,一般20~40均可。压力由于为泵,压力可适当高一点。

低压蒸汽,如要选择温度请自行查找水蒸气对应压力下温度

价格可自行换算

如需更低或更高温度流股进行换热,可自行查找厂所在化工园区内信息。例如

高温导热油

低温可采用乙烯、异丙醇等。关于注释建议使用英文,中文有时会有bug。

关于报错部分,一般都是搭一个设备运行一次,报错先看设定数据有无问题、是否完整,再看流股是否正确,大部分都能得以解决。

循环流股的收敛可在此查看,其在第几次收敛结束。

收敛方法大赛并无要求,可自行选择

收敛次数默认为30,可以加大为200或者更高,但过高无意义,因为此时收敛肯定为非线性,此时应当调整参数。

关于Aspen还有很多有趣的部分,如南工大用的子项父项等,可自行查找资料学习。

Aspen部分本文虽然讲解了一些基础部分,但更多的还需自己不断尝试。对于工艺流程,要考虑全面、不同方案模拟对比,没有最好只有最优。


顺酐法制1,4-丁二醇——Aspen模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