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的时候,有的真是挺难的!我对门的何大爷就是这样!
早晨起来买点早餐吃,又碰到了出去遛弯的郑大娘,她三年前犯的脑梗,由于当时孩子没在身边,她的老伴何大爷一贯对医院反感,觉得医院是杀人不见血的地方,无良的医生多,就没有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去治疗。最后还是郑大娘做医生的侄女,恰巧那两天给郑大娘打电话,了解到当时郑大娘的情况,跟何大爷说,有极大可能是脑梗,赶紧打120。郑大娘也才到了医院,但那已经是两天以后了,医生说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恢复也恢复不到一个相对好的状态了。 也就因此郑大娘现在每天都拖着半条腿在走路,速度很慢,而且手指什么的并拢弯曲都有一些困难。还好的是何大爷当时身体素质还好,郑大娘后期恢复恢复,基本也能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了。 当时我们这些老邻居都劝他俩,让他俩到儿子那去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可他俩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老土著,说什么也不愿意在古稀之年换水土到别的城市去。因为他们的儿子在南方,天气特别热,在我们这个东北小城呆惯了的郑大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到那去,就是在自寻死路。” 就这样,老两口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本来他儿子那边工作就挺忙,一年回来的时间比较少,近两年由于疫情的防控政策非常的严格,儿子一家怕回来出现被隔离的情况,现在两年能回来一趟都不错了。 老两口也因此倍感孤独,尤其在平时节假日或者春节,看到我们拿着礼品去看望我们同在一个城市的父母,或者看见我们的父母隔三差五来给我们送东西时,就羡慕的不行。 何大爷是一个特别擅长言谈的人,逮到空闲的时候就会和我们聊聊,他最愿意的就是和我聊,因为他说我和他儿子一般年纪,他还说特别羡慕我父母能有我这样的儿子在身边。 我自嘲了一下,跟他讲:“这是您老这样想,我父母他们都烦透我了!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的,几乎从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不好,跟我操心上火,现在倒是不跟我操心了,又跟我的儿子操上心了!”(我儿子也是妥妥的小学渣,在班级成绩总垫底。) 何大爷说:“你父母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那儿子成绩倒是好,但考大学偏偏考到南方去,结识的是南方的妻子,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找到了南方。把我们老两口就扔在东北了。这些年他找工作,结婚,买房子,婚后买车子,包括孙子上学,他们两口子手里钱紧张,我和你郑大娘多少年的积蓄搭进去大半,支援他们。从没跟他们提过一个让他们还的话,只是希望他们能逢年过节的来看我们一下。现在疫情我们要求也不高,也能理解,可你隔三岔五打个电话,发个微信视频,这还是可以的吧?可现在已经慢慢的三四个月能有这么一次聊天,而且还是非常仓促的就结束了,像我们养这个儿子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自己和老伴儿的身体还能自理还能动,基本的独立生活没有问题。等到自己的身体不能自理不能动时,那时候该怎么办呢?” 何大爷唉声叹气的说。 我听了,其实心里挺不好受的。因为何大爷说的的确是事实,虽然他有一个儿子,但其实儿子一直都不在身边,平时又疏于和他们的联系,基本和没有也真的就没啥区别。 何大爷和郑大娘他俩都不会用智能手机,如何使用微信语音视频,这还是我们这些老邻居教的。平时两个人买个药了,或者是手机交话费之类的,或者是用卡取个款,都是我们这些老邻居抽空帮他们弄。郑大娘自从得了脑梗之后,医生嘱咐要经常监控血压,血糖,他俩岁数大了,不是手抖就是眼花的,哪里会能弄懂这些呢,只能求助住在他们对门的我。 何大爷的儿子三年前回来了一次,我们这些老人里有和他很熟悉的,从小看到他长大的人劝他:“把何大爷,郑大娘接到南方去”但是他儿子明显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他说他也考虑过,可想到父母到那边生活一定不会适应,再加上他那边经济条件有限,也实在没有办法再给父母单独买一套房子。这样一大家子住一起,自己的媳妇又是南方人,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各方面肯定会有矛盾的,自己就得面临非常尴尬煎熬的局面。 目前这种状况只能让何大爷郑大娘老两口先这么单独生活着。真的有什么病啊,灾儿的,只能到时候再说了。他和老邻居说:“作为独生子,他不会不管两个老人的,真要有这种状况发生的话,最差最差的办法就是雇个靠谱的保姆,代他照顾两位老人,再拜托老邻居多帮衬帮衬,也只能是先这样打算了。” 一眨眼,从他儿子说这话到现在,又小四年过去了。这两年看到郑大娘何大爷越来越苍老了。头两年,何大爷走路还比较快,瞧着人很精神。这两年就发现人有点发蔫了,耳聋眼花这些毛病都相继出现。郑大娘由于犯了脑梗,之后一直服药,每天吃那么多降压降糖的药,多多少少都有些负作用,人显得也不那么精神。 我们这些老邻居几乎都在心里达成一个共识——只要超过两天没有看到他们,就会非常紧张去敲他们的门,怕他们有什么事情。 我每天早晨有晨练的习惯,郑大娘和大爷恰巧也有会选择那个时间段出门散步的习惯,所以如果我每天早晨碰到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心里就会莫名其妙的安心很多。 虽然他们不是我的亲人,但由于是邻居,老两口又实在是瞧着挺孤独可怜的,总是不由自主的把他们当成是自己需要关心照顾的弱势群体来看待,总想尽自己的力,能多帮他们一些。 其他的老邻居大体上也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何大爷在和我聊天的时候,总是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意义,他是深刻地体会到了! 何大爷说:他的儿子的当初念书时学习很好,一直都很优秀,就是很多人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也一直都是他的骄傲。 可没有想到,到老到老了,儿子却成了他的痛处,成了他的意难平。 每次听他说这些,出来安慰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以让他好受一些了。 人到年岁大了,越来越不爱动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可以依赖的儿女,其实真的是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