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扎心了~双链笔记很容易“买书回来叠飞机”——ANTINET 卡片盒为什么是对的?

2023-02-05 13:30 作者:大仝tong和朋友们  | 我要投稿

2023-01-18 20:22:49 CST|37m 20s


Keywords:

卡片、知识、分类、笔记、结构、层级、头脑、路径、系统论、编码、智能、思路、道理、认知、推理、链接链路


Transcript:

可能会改变,至少改变我自己使用这种笔记方法的一个内容。就是看 anti net 那本书,讲了点一些想法。这两天又深入地考虑了一下,发现可能之前讲的还是比较表面,今天讲一个更我觉得也是更重要的,也是可能会改变,至少改变我自己使用这种以及方法的一个内容。我总结的一个这句话看起来可能很朴素,就是创造知识需要想法,仅仅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想法。这两个东西如果你细细的去分析,它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今天讲内容就围绕着这两个东西来。


上次讲的是这种卢曼的编号。卢曼式的编号为网络提供了一条主线,你通过主线可以更好地去导航浏览你的卡片,其中只是一个形式上或者是功能上的区别。这个东西其实要反,其实背后是一个更加关键性的一个区别,就是所谓的知识和想法的区别。如果你经过这样的排列之后,你卡片的内容实际上会形成一个。从内容上讲,它其实是一个树形的一个结构。比如你e、 a 插入到,插入到这里,你在链主轴上不停地去插入,你就会形成一个类似于这种树形的结构。这个树形是在之前的这种网络里是没有怎么体现出来的。树形反映的不仅是一个秩序,而且还反映了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就是为什么要形成一个树形的东西,而这里的每一条路径又反映的是什么东西?我们之前讲这种双链笔记,很多时候我们讲说某一个卡片和另外一张卡片是相关的,我们就把它连接起来。这种叫做什么?没有方向的,只是一个纯粹的关联。从知识的创造里创造这种角度来讲,其实会分成两种。用比较专业的术语也有。这本书里也会提到的一个东西,就是个人知识和公共知识的一个区别。我们来设想说你,比如你看一本书,里面都是一个知识。比我们常见的时候,什么买山买,买书如山倒,买读书如抽丝。为什么我们会分成买书和读书这两个步骤?说明我们买来的书里边这些所谓的知识,并不能马上变成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它一定要读。


经过读书这个过程,还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只有学习是花钱买过来的。当然你可以请什么更好的老师,或者是你可以拥有更好的这种学习的材料没问题,但是这些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基础。你如果不通过你自己认知上的努力,是你花钱是买不来你懂一个东西的。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真正的一个内容,或者是一个知识,想要去懂,必然需要知识。在在你自己的这种大脑里,或者是在你的自己的认知里产生这个想法。真正对于人有价值,对,就是人拥有的。如果从这个层面讲,人是不拥有知识的,或者是不拥有这种公共的知识的。人拥有的只人拥有的,只有人拥有的是个人知识,也仅仅也只能是个人知识,也就是我们更通俗意义上所谓的想法,这个想法是归属于个人的。而我们通常说的这种知识,是一个人类群体的一个公共的产品,而且它的载体实际上是类似于纸,或者是比如现在的电子数字的这种东西,它其实只是一个叫做什么,一个临时的存储器。真正的这种活你可以活的知识,实际上还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所以人真正需要的是想法、知识,只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反过来讲什么为什么说卡片和它需要这种一个树形的一种延伸的结构?现在我们来假设说这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一个想法。请注意这里的一个,因为这次核心的两个术语就是很关键的,它不是随意用的。这里的每一个卡片是想法,由某一个想法,你可能会延伸中延伸出另外一个想法。当然也有可能你结合了几个想法去延伸出另外一个想法,从事实上必然会产生树形的。


这种其实不能叫逻辑的链路,就是一种想法的一个链路。为什么刚才我说它不是个逻辑的链路?因为有些推理过程,实际上比如怎么,比如什么三段论的那种推理,它是一种延伸,也可以是一种想法。但是一般的想法会比较复杂,它不是那么简单的,是一个逻辑推理出来的过程,它可能里边包含了更加复杂的关系。所以这里仅仅是一个想法,从一个想法或者是多个想法到新产生一个想法的关系。


另外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树形,这其实是我用百度脑图做的一个东西。这里就有一个很容易被混淆的东西。这里的想法形成的这种树形和分类也是不同的。分类意味着,我之后的这些东西都归属于上一级的东西。它其实是一种类似于拆解某一个东西,形成了一个东西。其中一个特点是,比如这里的三个它的子部件可能意味着,如果在分类里面讲,它意味着这三个东西之间是没有交叉的。它们三个组成了前面个东西。我们暂且不说它是什么,这种叫做分类。


而这种想法的链接链路,它指的是我由假设是由这一个想法产生了这三个子的想法,其实父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经常被用于分类的东西,但是这里面它的含义也不是那么清晰的。它产生的这三个子想法之间可能会有交叉,当然甚至可能它们会引入来引入其它更多的东西在里面。


所以基于龙曼编码形成的这种树形结构,并不是分类,也就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这种思维的导图,它只是一个想法的路径而已。由此来说,这种东西它就成为了一种。在这种思路下,它就成为了一种必要,而不是说仅仅是一种,比如方便的一个功能。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是代表的是一个想法。如果我们之前这种双链笔记来讲,每一个卡片和一个卡片之间有一个相关的关系,我们是在考虑这两个卡片之间的内容产生了一个相关的关系,它们相关,但是这里有待阐明的。其中有一个有待去说明的东西。这里的相关代表的意味着是什么?是我们仅仅它相关就行了。这里隐含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这种想法,或者我们自己的头脑,或者认知施加在这两个东西里边。这张卡片上的内容和这个东西是怎么相关的,它必然会有一个解释。而这张而这个解释,如果按照我们这种新的理解之下,它其实是应该形成一张新的卡片。它这两个卡片,这两个想法去怎么说,去融合,在一个头脑里,去融合之后,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而不是这两个东西是相关的就没了。


而事实上,这种所谓相关或者是分类整理的思路,它更多的是对于像什么图书管理员或者是资料整理员来说的它。你或者这样说,你觉着图书管理员,他管理整个图书馆的这些书籍资料,他能懂所有的东西吗?不可能的。他完成的工作只是我从内容上看到这两个东西,或者从字面上看到这两个东西是有关系的,我就把它放在一起,或者是以某种方式让它们可以相互的去找到。


但是对于使用这些资料的人,真正研究里面内容的人来讲,表面上的相关,或者是从表面上或者内容上的这种相关是不够的,他需要去仔细的去分析其中的这些微妙的地方,产生在他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一个更怎么说、更、更丰富的或者是更有服力的一个关系。至少我之前对双练笔记的意义很多,很大部分其实都是在考虑你怎样去让两个内容之间找到一个相似的内容。其实还是在对知识进行这种整理。我,至少表面上看,你是在对知识进行整理,我是把什么这两个看起来有联系的东西放到一起。而且事实上很多东西很多内容是可以产生,都可以产生联系。这个过程中,你作为一个主体,其实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试试事实上,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两种区别,它其实也不是很复杂,但是还是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被混淆的地方。


你再来回过头来看知识和想法的区别。同样,比如这里,同样的这一段内容,你觉得它是知识还是想法?其实这么一段的内容,这里的内容其实不重要。任何一段内容,它既可能是知识,也可能是想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段内容本身是什么,而是而在于段内容和你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他,比如他,就是你刚买来的一本书,里边放着这么一段话,它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它实际上只是知识而已。但是经过你的阅读分析、思考之后,你理解了这段话背后的那些背后的那些东西,隐含的东西,或者它的上下文,或它整个内容的这种考虑,它就变成了想法,这是其中之一。


还有另外一点,如何看待你胡思乱想的一些想法?像怎么说,比如错误的想法,或者是什么偶然的一些东西,这种东西你说他是想法吗?而且他是知识,它确实是想法,只要你你要,只要你自己产生的这种内容,它都是想法。是不是我随便想无所谓就可以了。你怎么评价说这种想法?这种想法的一个滞后的结果,它其实因为因为想法的产生并不是结束,他还要去。最终这个想法要反过头来,能够与这种公共的知识相叫做什么相一致,能够融入这种公共知识里边。所以你的想法也不。如果你在乎你自己产生的这种内容是的价值。其实你的想法也受制于怎么样符合一个公共知识的标准。这就是我关于这个部分的一个想法。而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考虑。比如因为想法意味着你的你个人思考的切片。切片你可以切得很细,可能记得很多。如果表现在卡片上,记得很多,这个时候索引或者是一些集合这种这种也可以称为管理的手段,也就变得比较的必要。因为如果你记得很多,即使你有这种树形的结构,你也不太容易去找到那些你当时想要的一个东西。我换一种角度来走,从这种历史或者是想法演变的角度来讲一下这个问题。


我之前上一次上一次讲的视频就讲 Internet 的一些他提出的观点,他讲你一个卡片合理要有这种一个主轴,但实际上推演出来,它其实也需要一个树形的结构。在那个之后,我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有什么感觉,好像好像也它其实是符合我之前的那种思考的框架的。它只是在这种比如秩序层面有了一个更加好的安排,仅仅是这样而已。


我就看到了 d 罚他的一个视频。下面有位朋友,他是自己亲身实践了实体卡片盒,有大半年的时间,我看他讲的一些东西,感觉很有想法,或者是很有道理。们的自序。这篇文章在一年多前 5 句阅读的时候,他提到了一个。这里我们就不用不细看他说的内容了。他提我总结一下他提到的一个核心的观点,我把他讨论评论的一些内容。还有另外一位朋友,他也是尝试了卡片笔记和电子笔记,然后他可能对卢曼的系统论也比较有研究。还有另外一个他讲的其中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就是聊天记录。他用聊天记录来理解卡片笔记和这个东西。我当时对 Internet 那本书有些疑问,比如他提到的数是什么东西,比如卢曼说的与卡片和交流,交流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对这些东西有些疑问。这个东西他说的聊天记录概念看起来非常符合这种交流的感觉。就看了。在去看 Anthony 的书去,还有一些相关的资料。我就在想说,究竟他提到聊天记录的东西是怎么样去反映在卡片盒里面的东西,和之前那种双链式的东西什么什么有什么不同。我就想我就我。


后来我总结想到的知识和想法,它其实聊天记录其实是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你只要不是复制粘贴你,你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或者出来的东西,肯定意味着你的想法。暂且不论你这个想法是好,不能说好坏,是就指价值大与不大,或者是有没有正确错误的内容。你只要你自己纯粹,你自己说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你自己的想法。而那些你,比如你整理来了很多资料,把它们拼的拼,以某种方式把它整理,或者是分类或者组织在一起。它未必是你,未必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看起来你好像积累了一堆东西,但那个时候,但那种情况下,有时候就和你买了一堆书没有看也差不多,你只是把这个书好像井然有序地放在了书架上或者什么地方。但是它并不意味着你,你就你拥,你就真正的拥有了里面的那些内容,你就真正理解了里边内容,你就真正的知道了里边这些内容和那一块内容是怎么样联系在一起的。他怎么样,他应该怎么样去拿来理解。一个事物怎么样应用到具体的这种实践中去。它只是做了一个内容上的简单的处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处理,它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还有一点是,刚开始也是因为看了王淑玉老师分享的 n t net 的一些感悟和批评,我才真正动手去阅读书。


王老师在内容中讲了有 3 点启发,是我觉着比较重要的部分。刚开始我其实没有太明白,至少有一半的东西我没有太明白,是可能没有太明白这几个说的是什么意思。他的。这样我就来说一下他我至少我现在的理解和这 3 这些内容相关的一个部分。白板和卡片盒。其实这次就不怎么说了,主要抽我后面两点。 wiki link 和海 i r k。


这是层级的意思,这种更多的是分类的内容。层级这种就是百科类的链接它讲的内容。然后,这个东西和我刚才说的那些有很多接近的部分,比如东西,其实说的是一个像刚才那种树树形的东西,树树形的这种,东,树形的这种。电路。这里一个思考记录和思考过程,如果记录可能也可以换成结果,结果和过程。你是仅仅记录下来你思考的结果,还是把思考过程一起记下来? and tell you?这里还是有一些模糊的地方。其实对于思考结果和思考过程没有,其实没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每一个时刻你都有一个思考的一个内容,东西可以当做可以它。其实如果你把它记下来,其实是个切片。我们区分是一个思考的结果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评价的角度是,如果内容比较重要,或者是描述的比较清晰,我们就把它称作为一个思考的结果。如果它是一个不太比较模糊或者是比较零散的一个东西,我们可能就把它称为一个思考的过程。和这个东西相关的一点还可能是我们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拿到的其实是别人思考的结果,我们没有或者很难看到这个东西。


思考的过程,我们想真正要去理解一个内容,我们有时候往往需要做的是怎么样在自己的头脑中重现结果。背后的那些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它的逻辑,它的这些推理的过程,演绎的过程,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如果我们把一个看似很好的内容仅仅是记下来,我们觉着它很好,值得记下来或者值得理解,并不意味着我们真值得理解,不意味着已经被理解。你只要充分的去分析里边的内容,为什么那句话是那样写,内容是这样来阐述的,你有我。


其实之前比如看书或者什么,有一种感觉,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知道那句话或者是某一个概念,为什么是在那个位置上,它的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它们这种东西有时候就变成了一个不是被发明出来的东西,而是一个被发现的东西。也就是所谓你讲的东西是对的,或者是一个事实,意味着其实已经有一个东西存在那里,只是需要你付出努力去把它给揭示出来,去发现它。


所以回过头来讲,你仅仅拥有一个结果是是不够的,尤其是这个结果是别人的一个结果。你只有自己重现思考的过程,才能够真正的真正的拥有内容,真正的理解内容。当然王老师重点可能放在了媒介、纸笔和这种数字的区别上,但是我自己觉着这其中的这 3 点启发也是比较重要。


第一点其实也挺重要,反正这次和不太相关,我就不太说了。我再简单说说他。这位朋友说的一些东西,都说的都挺好的,但是最有对我最有启发的还是聊天记录这个东西。聊天记录聊天记录反映的说这种卡片使用方式上的区别还是同样一。这个东西。如果你把它当成你其实形,从形式上你可以因为如果你看卢曼的笔记的形式,因为德文,德文至少我看不懂。你只是看鲁曼自己的笔记的形式,你可能只看到了一个树形的结构,树形的结构内容你也你也很难看明白,你就很容易误解它是一个把卡片进行这种分类的一个怎么说,一个机制,但是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想法来想,它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


还有这种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其实是附带有时间性的。比如我现在看到一个,现在看卡片和卡片,我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些联系,我仔细的去想他们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时候我就出现产生一个新的想法,这个想法你就会发现其实,是由这两个卡片去生成了新的卡片,而不是我可以随意的关联我,我从后面去反向能够反向来到后面的东西。因为从实际上他想法就是一个时,在时间中产时间的一个产物,时间中的一个产物。所以你是没有办法去说它是不带有这种方向性。而如果你是把它理解成网络来讲,尤其是所谓的双链的双,意思就是这种链接不带有这种方向性,你怎么样链接都行。他没有从卡片生成卡片的这种说法,他只是从内容上讲,某一个卡片和某一个卡片是相关的,而实际上在相关里面,如果你是真正的用你自用你头脑去考虑它们的相关性,相关中间就隐含了它,它的一个内容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相关。


而且相关也是分层分等级的,你比如它们两个卡片里面就有同一个词,这是常见的人工,不是自然语言处理,就是所谓现在的这种智能算法所做的事情,他们有一个词,所以他们是相关的。但究竟他们以什么方式,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两个东西是相关的,往往其实背后意味着你的关注点和你自己心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考虑问题不是没有,肯定是有一个方向的,虽然这个方向可能会变,但是肯定是要有个方向的。我们不是一个怎么说,不是一个纯粹思考的一个机器,当然这种机器可能也不可能,也不可能。你只要是思考,都需要有一个重心,不然,因为这种语言其实是普遍联系的,你它的可能性是很多的。你没有一个重点,你也换一个,更加更加,怎么说更加时髦。讲你没有限制,你其实就没有什么也做不了。只有在你有了一个重心和关注的关注点的时候,你才可能在两个卡片之间去真正的去挖掘出他们背后的一些联系。这是鲁曼的卡片,这是卡片和2。它都有斜杠,也就意味着层级都有一些层级,虽然你看它的层级不是很多。它都是用这种编字母和数字编号去形成的。这种编号。然后如果我们前面的数字代表的是一个大的分类,就是他自己的分类,也不是非常标准化的分类,从上到下一点的很严格的去分类,他只是他去选了一些他自己关注的一些领域而已。后面就是编码。


你可能会疑问,我其实刚开始就很疑惑,为什么这个东西实际上会形成什么什么什么结构,其实实际上最终形成的就是一条线而已,一个线性序列,如果摆在盒子里就是一排东西而已,它的这种加了一个字母或者加了一个数字,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有这种内容上的一个对应的。因为比如 e a,我插在这个e,这里,是意味着我一定是e。产生的一个后续的思考吗?也不一定,也有可能它们只是相关性。也就是这里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由一个想法产生的一个新的想法,有一种只是它们之间内容至少是相关的,也是相关,而且差不多是在同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的。而这种设计如果没有那种层级,如果按照这种编码的规则来看,我们就看到它这一种插入的方式,实际上反映了是两种两种情况。如果这种混杂起来,你就会发现,其实追加这种字母或者数字的东西并不反映着它必然在内容上是这样区分的。虽然最终它形成了这么一个形成最终的序列。它内容上实际上你是能看出来它是有一这种叫做演变路径分叉的一个关系的。


anti net 的作者。他使用了一种更,也就是这句话里面说的,他使用一种更加按他的讲法更加自然和符合逻辑的方式。他如果一个想法是另外一个想法演变出来的,就加一个斜杠或者是什么符号,代表着它是由这个想法演变出来的。如果不是,它就是像这种插入进去一个东西这样。反正最终不管你是从形式上看,或者是从内容上看,它最终都会形成这种树形的分叉的一个形态。可以顺便看一下它的第一个卡片,第一个卡片和第二卡片和不不一样是不太一样的。第一个卡片和是它早期的一些做的卡片,更多的是类似一个摘抄的东西,所以它分的类也很多,大概有 108 个类,后面也有类似的这种编号,但是肯定也是有微一些微妙的差别。反正这些东西你真正要最这种容易误解或者是不容易搞明白的地方。它的这种内容形式上是一样的,但是它实际内容可能会反映完全不同的不同的东西,所以你仅仅看它的形式,你可能很难去发现它其中的这种关系。


这个东西其实和它罗曼自己写的论文也有关系,但是论文写的也比较的抽象,比如讲到什么系统论,沟通什么之类的东西,对他设计这套系统肯定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里边系统设计的还是很精巧的。简单的可以提到,这里面其实会涉及到你所谓的系统论,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系统,它的系统有一个,比如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它强调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和。什么是和还原论相对对立的,可以这么还原论讲整体是部分之和,系统论就讲就是整体没办法还原到每一个东西上面去,所以整体是大于一部分之和的。这是其中最有特点的一个说法。其他的还有经常是一个智能的东西,可能往往是自指的。换成通俗讲,比如人是要反思的,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反,又反过来去指向自己反思。但是好像是有一个经典说法,就是一个怪圈,人反过来看自己。一个这种有生命的东西,或者有智能的东西,往往是这么一种结构。在这个里面,在这种卡片盒里面,其实也有所反应。但这个东西我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我还要讲明白,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这个东西水很深,也很也不容易讲,所以我就简单提一下,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我还可以从另再补充一些东西。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讲一讲为什么知识和想法的区别。


我们想我们记笔记或者记卡片,我们做的是关于世界的记录,还是关于我们个人的记录。如果用双链式的想法,更大程度我们是关于世界的记录。我们记录的是这个东西描述了世界上的哪些事实,或者是描述了哪些规律,是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些知内容。但如果你把它当成想法,理解它,内容上讲它,这怎么说?它包含了关于世界的一些知识,但它本身其实是关于你个人想法的一个记录。它其实是关于个人的记录,只是里面包含了你自你的对于世界的一些看法而已。所以这个也是其中一个区分。


还有一个就要讲到,这个是这种双链的一个历史的起源了,它其实来源于互联网超链接,这个东西来源于增强智能的一个考虑。这个东西之所以能够被想象成这样,很多时候是遵循传统,像这个传统,像现在我们经常用的这种网站,什么东西?刚开始用来组织文档的一个东西。组织文档它更多考虑的其实是对于公共知识的一个管理的手段和机制,它和我之前也是更多的去沿着思路去考虑的。实际上鲁曼的这套东西和这种增强智能的东西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是不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个人的记录,可能还有一个比较容易混的日记,日记和这种想法的记录也是不太一样。当然有这种交叉的地方。日记你记忆的东西,这个想法里边也分成。这个时候确实是有分类的。想法,里面你可能是有关一些思想或者是规律,这种可能普遍是适用的一些东西。当然这些想法可能也会包含一些情感受,或者是一些更加生活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表现在最终使用上变成了日记,并不一定它更多记录的是情感类的东西,它并没有太涉及知识类的东西。


记录想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你相当于你有了一个想法的历史,你在这个想法的演变的过程中,对于情感,你可能看到自己情感的一个变化,对于这种思维的一个历史的观察,你也可能会去发现自己的这种思维能力的一个有哪些欠缺,或者是也有哪些擅长的地方。会通过对历史的一个观察或者是分析,你也可以反过来去考察自己的思维能力,你进一步的改善或者是提高,这也是其中一个个一个特性。


最后总结一下,至少你从我说的说法上好像看起来说这个东西有这个区分。有那么大区别吗?好像是,而且用的词也很简单,这是非常日常的一个用词。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有时候我觉得至少这个时候我觉得确实有点所谓大道至简的这种感觉。就是真正一个有道理的东西,当你真正的去弄明白之后,你可能因为它最终的说法并不一定很复杂,它可能很简单的一个东西。如果你没有搞明白他的东西,我也不是我一定搞明白了,因为我只能保证我只能尽量保证我不犯同样的错误已经很不错了。我不能保证我现在的看法就一定没有问题。


当然至少我觉着这种东西比我之前对于卡片盒或者是双链笔记的设想要完善的多,因为卡之前的那种东西中间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现在这个东西讲起来就非常的通顺。通通顺只是一个表现,它往往反映的是你的内容是符合规律的,是符合现实的,是能够起到作用的。他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离的。


总之,我是想说,你不要轻视,不要,你不要看着这些词和说法很简单,你就觉着这个东西作用很小。我觉得这个东西作用是会很大的,它会根本的改变,是改变你使用上的一个使用的方式。有时候有的东西讲得很复杂,有时候不是因为那个方法本身复杂,而是因为你根本就做错了,你做错了,你用你用你在错误的道路上,你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修补,去弥补都没有用,因为你的方向就错了。但如果你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或者是找到一条正确的方向,可能来说你真正能做到事半功倍,也就像也就类似于这种想法演变的路径。如果你在你的想法的这种路径中,真正找到一条真正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路径,你就做到了。利用利用这种方式达到了你自己的目的。


所以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并且非常有效的笔记方法。如果有想交流的,也欢迎在视频下面或者是什么地方来交流。今天就讲这些,反正现在说的也不是那么的清。道理其实很简单,我讲的可能也不是那么的清晰,因为也是刚刚形成的一个看法,慢慢的东西应该会更加的成熟。反正总之今天就这样。


扎心了~双链笔记很容易“买书回来叠飞机”——ANTINET 卡片盒为什么是对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