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16虎式重型坦克的制作记录(四,最终章)

2018-08-19 21:36 作者:老阿姨圈圈  | 我要投稿

迷彩涂装与旧化

    假如说模型的组合与改造是整个作品的基础的话,将之前辛苦的工作充分发挥效用与提升模型真实感的最重要工作无异于涂装与旧化了,然而摆在笔者面前的问题不仅仅是用什么涂装表现自己心中那辆骁勇的虎式战车,更多的是对于“心中的印象”与“感觉的抒发”。

究竟是“做的更像真一些”还是“更加威风漂亮一些”笔者在素组完成厚就这个问题考虑了很久,然而两者并不能在作品上有更多倾向,假如色彩有如实车一样斑驳晦暗的话势必会十分失败,而且平平的喷涂油漆或许会影响模型本体立体感的表达,虽然这是一件十分“巨大”的模型。笔者不打算在这个方面下过多的赌注。反过来思考,颜色十分鲜艳、对比度夸张的色彩效果并不适合在大比例模型上体现。刻意的塑造光影对于小比例模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立体感的手法,可是死板硬套在笔者的“大块头”上可以预见那将是多么惨烈的情况,大概和壮汉涂脂抹粉一样的违和吧!权衡再三,还是遵循准确表达颜色明度与色相的基础上,在旧化手法方面兼顾加强体积感的做法比较靠谱一些。

    在高石诚大师发明点涂掉漆的那一天开始,掉漆与划痕效果几乎是战车模型制作的一种代号,与飞机与战舰模型不同,战车的生存环境应该是最肮脏最差劲的,剧烈的温度湿度变化、泥土灰尘与硝烟的洗礼、以及树杈灌木、岩石墙体等等硬质物体的刮擦,参加过战斗的战车往往都有自己独有的“表情”,她们或是斑驳掉漆,伤痕累累;或是泥土布满铁履,雨水与油污交织纵横……这些正是战车独有的魅力!然而笔者这件虎式战车比例较大,假如简单辅以手涂掉漆未免有些单调,在此利用水性漆与酒精反应的原理制作出真实剥落掉漆效果。这种操作手法大致是先用不溶于酒精、附着力强的硝基油性底漆打底,在此基础上喷涂AK掉漆效果液或发胶等干燥后容易结膜的液体,待干燥后喷涂田宫水性亚克力颜料作为迷彩色底漆,之后再喷发胶,再喷迷彩……使漆膜如同三明治一样叠加起来,待全部干燥后用水和酒精催化漆面,配合镊子、牙签、毛笔刮擦漆面,通过对酒精用量与手腕力量的控制,做出丰富多变的掉漆。这种效果的真实度是笔涂掉漆所完全不具备的,推荐各位同好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手会停不下来哦!(笑)

     在旧化方面,将对本身素描结构的表达,与对污渍、泥土、浮尘等效果的表现糅合在一起综合考量,两者都有所兼顾,这种感觉颇有些在走钢丝般。作品的视觉平衡才是最终目的。另外这件作品是遥控模型,做过重的泥土效果并不太适合,因为很快会在玩乐中沾染外界泥土,自己目前做的这些努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再加上132号虎本身所处的环境正是1943年俄国夏季,干燥少雨。所以仅在底盘与行动部分作出一些浮尘与干泥堆积的效果,而车体上稍加修饰浮尘即可。

 

大工告成,历经6个多月的辛苦制作,终于完成!


利用矢量作图软件绘制炮塔侧面战术编号,打印为不干胶纸并裁剪,分两次遮盖喷涂,而笔者喷涂时却出现了一些小失误,最后手涂补色才勉强搞定。


模型主色用田宫水性亚克力色XF60暗黄色+XF59沙漠色+XF2白色+XF3纯黄色调制而成,而迷彩绿用XF71日军战机座舱为基础加入少许基础底色后色调便会十分协调了。


表面斑驳的颜色变化效果归功于油画滤镜与旧化土的穿插使用。


水性漆配合AK掉漆液营造出刮擦掉漆痕迹与丰富的掉漆效果,由于是真实剥落掉漆,近距离观察时层次感分明,这是手涂掉漆所完全达不到的效果。


另一侧的状况,实车灭火器灰色的较多,笔者也为此效仿。小水桶是沃雅新出品的,制作简易而且十分便宜。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看出行动部分的土层分布,从中心向外侧扩散,内侧的土色因为较为干燥且略薄而呈现发白的状态,而外侧的颜色略深但更加富有机理和堆积的厚度,辅以轮轴渗出的机油,为整体效果层次更添一笔。



车体上除了渗出的机油与燃料外,做一些新鲜的水痕也可以为作品添加更丰富的光泽层次。



实车中,似乎早已遗失了车首大铁锹,笔者出自纯粹个人喜爱而执意将其装上,望各位读者见谅。



如果不纠结诱导齿和厚度的话,金属履带的效果还是蛮好的,喷涂金属底漆后,田宫XF84哑铁色整体喷匀,旧化前还需要油性透明漆保护,旧化消耗了不少旧化土实在是肉痛……接地面直接用粗砂纸打磨出便可以熠熠生辉咯。



笔者最喜欢的角度,虎式战车特有的铁血气质一览无余。



车首特写



同样是铁色的物品,工具与枪械笔者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枪械使用郡士SM03超级铁特效漆打底后再仔细喷涂MC214哑铁色效果漆,干燥后再用纸巾抛光即可。而工具则要用田宫XF84哑铁色打底,磨损区域用郡士MC212亮钢色干扫。



机电员舱盖打开,舱口周围呈现重度磨损掉漆掉漆效果。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战车的表面并不是一味的消光色,半光与反光的状况还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需要平日仔细观察照片与其他类似工程车辆的状况。



前挡泥板特写,流痕不宜过多。凹陷的区域可以用AK深色污渍效果液加强素描关系。



这个角度可以更加清楚看见枪管反光的效果。




火炮通条并没有上色哦,现在您看到的效果是真实的木色经过油画色多次渍洗后的效果。



笔者用沃雅出品的铜质牵引钢缆替换了原本ABER改件中难以弯折的钢缆。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指挥塔内的细节,外挂的水桶与油桶掉漆方法与车体类似。



排气管区域特写,请注意车尾装甲的契合,如果此处不经改造的话,必然会出现难看的缝隙。



 有朋友提醒笔者早期虎式战车的引擎盖防爆网应该为两层,除目前的一层比较粗的钢网以外下面还有一层比较细的衬网,然而笔者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也没有相关市售贩卖改件……所以只能就此作罢。



灭火器特写,与其他部分一样采用真实剥落漆层的效果,灭火器喷口的盖子也可以自由开合。




炮塔后部特写,电源开关就藏于装填手舱口内侧,平时做静态模型摆设时并不影响效果。




从这个角度可以明显看出侧裙附近有一层较深的污渍,利用这种手法加强局部对比度令人百试不爽。铁丝钳的握柄是由暗棕的电木塑料材质,而并非普通铁色更不是木色。



其他图片欣赏

感谢欣赏

试走视频请来这个传送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9660719/

1/16虎式重型坦克的制作记录(四,最终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