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wheels】Wild Ones (Special)
本期,展示一下我在这月初入手的一套HW五连,原于05年发售。
而在这期,我将会把更多话语空间交给各位,因为它们每一辆都足够个性,更容易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透过包装盒拍的预览图效果怎样都不理想,索性直接放上它们摆开的合照罢。

(话虽如此,也还请在评论前思考一下,个位字数的“直白”评判还是留给自己吧。这并不关乎是否是我的小车,毕竟我还入手过火轮的Stinger GT。)
虽然无法同框,但包装盒这个有意思的操作不能被忽视。

挂钩被设计为抽拉式,可固定收入多层背板中;而完整抽出它,能看到另一面HW为当年新车开辟的“广告位”↓

最近于去年神秘包批次刷色的Rocket Box是05年的模具,可惜入手过它的我对其并没有兴趣。进入正题。


Hyper Mite,& Motor Psycho.
四轮架构与更少轮载具的结合,竟能如此离奇。

Hyper Mite

比起车名的原型,它还不会让人产生生理不适(可能吧,我已经尽量保守说了)
最好还是专注于看它作为一辆小车的表现如何。

从正面看,泡泡车顶与车体的线条一同向下作用,还好上面的翼片将车体吊起了一些,不至于让它产生堆积在地面上的感觉。
在Wiki的介绍中,Hyper Mite的车头被形容为“可能无意而为的与考拉相似”。对比一下↑↓

还真有点神韵,尤其是这长鼻子。
而透过泡泡车顶,我们还能看到来自两/三轮车的座椅和车把。

它的外观已经让这一设计不那么令我惊讶了。

侧面,红/白/黑分明的拉花有点脸谱化的意思,主线条沿模具刻线而设计——按照这个刻线,我大胆猜测车舱的开启方式是握住并拉起尾翼,就可以让前面这一整个部分拉下以进入,类似对平头卡车的操作。

超小五幅轮堪堪支撑起车头,而后面则是超大宽边轮和双V形摩托车引擎,还能平放真的要归功于HW的合金/塑料配重。

爆改的确与它的原型在某种意义上做到了一致:榨取动力(营养),放出尾气(病症)。
不过还好,Hyper Mite不会让人染病脱发。(但熬夜肝文是真的会)

后面能看到的,就是略有愉悦的纯粹暴力了。

这两组引擎甚至不算是塞,被插在车体后部,实在是将夸张进行到底。

终于入手这款车后,最大(也是唯一)的失望就是底盘不是合金,不然手感乃至乐趣都能有所提升。但也是后来才发现,它的双出排气管是合金材质。

而作为一辆小车,Hyper Mite的遗憾是它的上次刷色停留在了2013年,且发售的这十余年也远没有让它和原型一样常见,它没能得到原型能够到处寄生的真传。


Popcycle,or Motor Psycho.

单看名字,你就会知道它对机械的狂热表现较其它车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它的布局就如此独特↓

在此基础之上,很多看似合理或不合理的设置都在这辆小车上成为了现实。
驾驶舱被设置在左侧的最前端,最适合它如此风格的还是把式转向架。

遮板以后面车架为基准的延伸,让它与驾驶舱之间留出了不小的空隙。但如果设计不能让它翻折,驾驶员的进入还是会很勉强。

几乎整个右侧都被这套动力系统占满,过大的体积,让为它再做外罩不再可行。

庞大但并不显臃肿,因为有如此多的刻画让它更为扎实。


而从左侧,我们能看到可以说是HW在目前为这个比例所做的,最“通透”的自行车↓


可以说它完美表现了所有能做到的镂空,在形态上已经向那些“铁质工艺品”接近了。
不过如不暴力拆解整车,我们只能在这层透明罩外观赏它,而且它的比例与前面驾驶舱的出入实在不小。
而除此之外,HW还做出了底板的防滑纹以及透明罩尾部的小导流板。

车尾这是要表现悬挂?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不仅是更多合金让这辆车在有趣之余有了实打实的手感,刻画也比较完整的呈现出了它作为车的底盘。

它能否在地球Ol存在并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离奇设计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创意,接下来就是让HW将小车现实完成出来。


“生异形啊你们哥几…哥俩?”

Vulture Roadster,& I Candy.
完全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但并不讨厌的两辆小车。

Vulture Roadster,“秃鹫跑车”。

外观如此有特点的它,对秃鹫特征的表现却并不明显。


黑色的前翼有鸟喙之意,但这是它唯一一次选装这个颜色。

俯视之下,它也是不对称设计,左侧汇集到中间的这截粗壮排气管金属裸色呈现,还能对应秃鹫的“谢顶”。


侧面是一笔勾勒出的明快直线条,而作为老HW,更多直观的亮点在车内。



车尾有刻画已经让我非常满足,被一面视角毁全部的小车并不在少数。

镂空,分件表现的底壳与传动轴的设计并非此车仅有,而我自会欣然接受。
虽然不能领会设计师对此车的创作理念,但部件的设计与展现也足以表明他的心意。


I Candy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可能是对这辆小车最贴切的表述之一。

车头没有过多设计,只有装在内侧后部的两片导流“飞翼”。
看过前三位的引擎,I Candy的“简单”合金八缸机似乎已经带不动飞速更新的XP系统了。

设计师似乎从昆虫中提取到了整车造型的灵感,而在这个版本中,“红了眼”的它更加令人犯怵。
但也是因为这次的配色主题,“玻璃件”与轮拱套件的分体设计被模糊化,的确让这辆车失去了一些部件上的层次感。


在车内,方向盘被以这样的形态设在了地板中间。再加上I Candy双座车的设定,如此设计真是比外观更令我迷惑。

“后翅”被设计为中部镂空环绕后轮上部,延伸出的一部分至少在侧视中能够平衡整车观感。


虽是合金底盘,但车体的过度简化还是让它的观赏价值远高于把玩价值。也许它能在轨道上展现高光?至少现在我还无法实践。


最后,是因外观相对正常而与前四辆格格不入的Ground FX。

我还曾试图去寻找它的原型,但之后才发现,即使在"Streamliner"内的这些车,也可谓小同大异。

"FX"让我第一时间想到"Phoenix",这一猜测似乎也对应了它的首版涂装。

生命在才能发起向更快速度的冲击,所有挑战者都会希望自己就是不死鸟。

说这辆车,就不得不提及极速赛车的“圣地”,盐滩——具体来说↓

邦纳维尔盐碱滩,位于犹他州首府盐湖城以西90英里处,史前巨型湖泊的干涸留下了广袤平坦的白色盐壳,而其中,375平方英里的盐地被划为服务极限竞速的运营区域。
早在1914年,就有竞速者来邦纳维尔盐碱滩上探索人与机械的极限。1947年南加州计时联合会成立后,竞速赛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并在1949年成功创办了第一个[SCTA Bonneville Speed Week],盐湖速度周,至今仍在每年8月中旬开办。
[SCTA:Southern California Timing Association]

尽管最快的速度总是由流线型车和火箭车够得,但只要有对自我和自己所改造汽车的勇气和充足准备,任何人、任何形式外观的赛车都能在这周向速度发起挑战。
对一些竞速者来说,凝结在车身上的白色物质不是盐渍,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作为流线型赛车的Ground FX能否挺入300mph+只会停留于每个人的想象中,现在就回过来看它作为小车的表现吧。

车壳侧面虽然中部有收窄,后轮处有镂空,但给我的感觉还是有些僵硬,如果底部及整面都能更柔和些就好了,反正也不用真的进行风动测试(

前轮后部的这处镂空如图刀身上的血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除了双鱼鳍尾翼和排气尾管,车尾还有一个本不属于它的显眼设计。

延伸几乎接触到地面的蓝色塑料件是一段卡扣,而在我们按底盘左侧的指示向内一推,

车尾部分塑料件随即与合金车壳分离,Ground FX的内构就这样完全暴露出来。


外沿的亮点无疑是如此贴近地面的它实际竟装配了整套大直径窄轮,但这点的确很接近它地球Ol的前辈们↓


座舱紧贴前轮,驾驶员的面前不是方向盘,而是一根摇杆。

极速车装配的引擎绝对会让人为之振奋,前后两台涡增V8被牢牢固定在内。散热风扇几乎处于全车中心,其作用自然也至关重要,车壳也为它开出了一段导流空间。


卡扣为独立件,做成了最简易的弹簧效果,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担心卡住。

灯光下,镀铬件上肉眼直观看不出的细小磨痕在图片中就会被放大,为大面积镀铬件拍图真是很费心思的事。

在没有涂装的内侧,车壳的线条构造与镂空就更为明显。

尽管它展示过如此的精彩,但作为本套装中唯二活过2013年,唯一在近三年内有刷色的小车,它必然要做出牺牲,而且得更早。

在10年的这次普卡刷色中,它的开盖设计被取消,改由铆钉直接固定,能看到车头和车尾的分件卡扣都被合金车壳替代及覆盖。

这次改模后的刷色似乎是向04年“油桶”系列中Streamliner的致意。后者在当时分为限量15000辆的常规黄色,和限量7000辆的“黄金版”。(没错,Larry Wood老爷子就是直接用这个车型名命名了这款小车,毕竟它实车号称为“流线型”一词在探索极速领域的第一次实验。)


不过03年的首版倒无需为此担心,因为它就是最早上了真实涂装的真实车。



而说回Ground FX,我认为砍掉开盖对它作为少见一个车型的吸引力并没有太大损失。但问题就出在,它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而是有了,还没让更多人能完整感受它就砍去了,这两者的性质和影响一定是截然不同。(似乎有点靠近时事了?)


最后的补充
本期五连的所有小车,均由同一位设计师设计完成:Mark Jones。

他在1986年入职美泰,之后于1993年加入HW开始设计小车;他在2009年离开HW,又在2015年回归,如今已成为HW的项目经理和Premium的首席设计师。
在我此前的展示中,由他所设计完成的小车不下20辆——这还只是截止到他09年离职前的数字。
如果那些过于久远,没关系,除了小车,他还设计了CM6轮毂↓

还是太远了?
新花园大道的C6 Z06 Drag Racer也是他完成的↓

而在普卡线里,更有主观意识色彩的Head Gasket依然能展现出他不俗的创意↓

他也设计了一些我不喜欢的小车,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本期这些车的欣赏和对他的敬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尾语:本人主要展示风火轮普卡级,另略有涉及火柴盒及其他品牌的小比例车;小车专栏随缘后半夜更新,同各位分享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