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重要人物汇总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德育认知模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 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建构主义者(通话、顺应) 发生认识论
维果斯基:通过语言,低级机能转化为高级机能 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与环境相互作用) 抛锚式教学(情景式教学)
布鲁纳: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者 结构主义课程 教学目标分类 发现法 认知结构论(动结程强)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赞可夫:高难度高速度 最近发展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内发论
加涅:学习水平分类(s-r) 学习信息加工模式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有意义学习(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作用)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准备、练习、反馈、强化,强调个体)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外铄论
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共同要素说 实验教育学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理论(建立条件反射) 强化理论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惩罚) 程序教学(小步反、单序反、小积步反错)
普莱西:程序教学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性观察学习) 社会模仿模式
苛勒:完形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派 关系转化说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s-o:内部思考-r)
布鲁姆:目标教学法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法 道德认知模式
马卡连柯:德育集体教育模式(平行教育)
蔡元培:提出五育 首倡美育 系统论述美育并列入教育方针
席勒:全面论述美育
霍尔:内发论
夸美纽斯:彻底性原则(巩固复习) 班级授课制
康德:个人本位论 教育万能论
赫尔巴特:社会本位论 实质教育(实用)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接受学习) 班级授课制 旧三中心
凯洛夫: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班级授课制 劳动起源说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 生活本位论 经验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心理学化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新三中心论
昆体良:班级授课制
克伯屈:经验课程 设计教学法(学生自己设计)
卢梭:经验课程思想
斯宾塞:生活本位论 实质教育 多育完整教育体系和基本范畴
亚里士多德:分科课程 最早提出多育和谐发展
怀特海:综合课程
杰克逊:隐形课程
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需要层次理论 来访者中心疗法
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行为目标
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 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
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重思维)
洛克:形式教育 多育初步教育理论 外铄论 教育万能论 个人本位论
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无意识) 情景陶冶教学模式(无意识加强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