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王安石与苏轼)

2023-07-18 14:29 作者:文学考研带你背  | 我要投稿

考点四、王安石和“王荆公体”


①王安石概述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绍宗元年, 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 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 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王安石的文学成就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遣》 等存世。王安石的文学观念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散文大多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从而提高这种文体的实用价值,对古文发展大有裨益,但形象性稍显不足。


③“王荆公体”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炼字、造语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其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其短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这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考点五、宋诗巅峰:苏轼


①苏轼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王安石与苏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