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逐字稿
有这样一个人在文学上他将豪放的词风推向了高峰
在军事上他也有卓越的才能
传说他曾经亲率50骑兵冲进金军5万人的大营当中,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
他的友人曾评价他,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辛弃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面请同学们听名家范读的音频,注意标注字音,划分节奏。
接下来请大家大声自由的朗读这首词。
大家读的声音洪亮,节奏准确!
那么大家能否用最简洁的句子告诉我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呢?
请你,哦是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想古人古事。
这个同学反应非常迅速。
那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古人古事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再读本词。
圈划出现的人物,并且说明这些名字称呼背后的来源。
请靠墙的同学。
你找到的第1个是孙仲谋,这是他的字,然后是寄奴,这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最后一个你找到的是廉颇,这是他的名字。那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
但是还不够全面,有同桌能够接下来补充一下吗?
好,你还找到了元嘉,这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还有佛狸这是拓跋焘的小名,那你们二人的答案结合起来就完美了,请坐。
这边的同学呀,发出了一个疑问,词中有5个典故涉及的人物称呼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那请大家来按照固有的语文小组,结合课前预习的资料,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在组内去讨论一下。
那这些不同的称呼背后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们去提炼出相应的关键词并与大家分享。
第3组已经准备好了,请你们来发表,你们认为称孙仲谋,称他的字表达了对他的敬重惋惜之情。最早孙权曾立都于此,迁都建业后京口镇成为吴国第一古都。自此以后立国于东南者均以京口为重镇。当年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开疆扩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如今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所以在这其中既有敬重又有惋惜之意。
那这组的同学呀,历史知识很丰富,看来课前下了很多功夫。
在千古江山这几句中我们应该重读千古、英雄、总被等词,注意读出感情。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还有哪组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第4组,你们说称刘裕的小名寄奴表达出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大局,看来4组同学理解非常深入。
那么我们在读斜阳草树这几句时应该重读金戈铁马、万里等词。情绪由深沉到高昂的。那请大家再读一读吧。
我看第5组同学也迫不及待了,5组同学称刘义隆的年号元嘉,暗含了一种批评之情。
年号本来是很重视的词,但是和草草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他草率出兵的批评,那在读元嘉草草这几句时,应该要轻读草草,仓皇等词。注意语速加快,读出感情。
而叫拓跋焘的小名佛狸,是对他的鄙视不满。
就这样一个外来入侵的凶残形象,现在当地的百姓把他当做神来祭拜,说明南宋臣民以安于异族统治,着实令人痛心。
因此在读:可堪回首这部分的内容是应该重读 可堪回首等词。注意语气,读出悲愤愤懑之感。
嗯,你们小组同学分析的也非常到位。
好的,那么我们再请最后一组同学来分享你的看法。
你们说称廉颇的名字,表现出了作者的悲愤苦闷之感。廉颇身怀高才却不得重用,辛弃疾以老将自比,表现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在读: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句时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疑问的语气。
读出虽然自信,但是苦闷之情。那你们组分析能力也很强,可以看出你们之间的组员配合默契,请坐。
那现在请大家来齐读下篇,注意我们刚刚强调的朗读要点。通过大家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文本的理解。
仿佛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我们也仿佛听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看到了作者那颗炙热的爱国之心。
那通过这节课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谈谈收获吧。
好那最后我们开展一场“传承中华经典,展现青春风采”的朗诵会,想象我们就是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词人,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全词。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作业:
1、背诵全词
2、课后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感受辛弃疾的自然巧妙。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