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血液科-血管性紫癜
血管性紫癜
由于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与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血管炎有关;
临床表现:
发病前1-2w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单纯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和臀部;成批反复发生,对称分部,时好时坏;
腹型-除皮肤紫癜外,消化道粘膜和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产生消化道症状,腹痛最明显,有时酷似急腹症;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腹泻也可发生,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无红热,多见于大关节,游走性受累,不留畸形;
肾型-皮肤紫癜,肾小球毛细血管炎性反应导致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压升高;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辅助检查:
血小板计数、功能、PT、APTT正常;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
尿化验-血尿、蛋白尿、管型,Cr、BUN升高;
诊断:
发病1-3周前有发热、乏力、咽痛、上感等前驱症状;
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
血小板计数、功能、PT、APTT正常;
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疗程<30天,肾型可适当延长;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抗凝疗法-适于肾型紫癜,首先肝素静滴、然后华法令口服;
只有皮疹者可不给予激素,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剂;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小血管缺乏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局部血管扩张、迂曲、收缩力差,容易出血;
临床表现-表现为固定部位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反复出血,常见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可见皮肤和粘膜团状毛细血管扩张,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玻璃片轻压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征;
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功能、PT、APTT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
治疗-一般药物止血效果不好,可手术切除局部病灶;
单纯性紫癜:
多见于青年女性;紫癜局限于四肢;病情于月经期加重;血小板计数、功能、PT、APTT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无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