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备考中的常见问题答疑 公共卫生 | 公卫考研

前期--看书
导论第一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复习?应该如何复习?
清华大学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的课程(即“清华通关课堂”)已于5月中下旬在大黄蜂APP上开始更新。故此,各位同学在5月份开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的复习即可。
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的学习,建议同学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自己看书,初探课本内容。(建议5月中上旬前完成)
第二:切割目录,厘清知识模块。(建议5月中上旬前完成)
第三:结合课程,梳理知识逻辑。(建议5月中下旬开始)
第四:深入理解,形成清华思维。(建议在课程结束后开始)
导论第二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是否需要做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建议做思维导图。各位同学可根据“清华大学2022年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卫生综合(代码353)考试大纲”中“第一部分:公共卫生(占比40%)”的内容对书本进行逻辑框架的搭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中各个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较为分散,各个知识模块内部的逻辑较为紧密,所以,搭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本书。
导论第三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内容繁杂,如何看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涉及多学科内容,主要拆分如下:
第一部分:总论,1~2章。
第二部分:社会医学,3~5章、8~11章。
第三部分:环境卫生学,第6章-1、2、4节。
第四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章-3节。
第五部分:疾病预防与控制,第7章。
导论第四问:
看书时需要做笔记吗?看完书后笔记如何整理?看书效率太低没时间做笔记怎么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导论。同学们在看书时可以在旁白处标出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疑惑点,以供同学们在后续听课时更有针对性。
在整理笔记时,建议同学们根据清华考纲提供的内容界定进行整理,这样能够和考纲一一对应,帮助同学们更快的把握书本内容。
若同学们没有时间做笔记的话,书本的内容梳理是同学们务必要完成的事情,只有同学们正确把握书本的知识框架,才能有助于同学们后续的听课理解。
导论第五问:
我在第一轮需要背书吗?什么时候开始记忆?
第一轮复习时,同学们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把握并理解书本的逻辑框架。同学们只有在前期把书本的知识内容理解好,才能方便后期的背诵。对于背诵时间,建议大家在8月份开始。
中期--刷题
导论第六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如何更高效地理解?
在前期看书阶段,同学们要夯实基础。在中期理解阶段,结合清华通关课堂,理解知识点,并在课后通过案例进一步理解知识点背后的含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导论第七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在理解时,是否需要翻看其他教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虽与多本教材相联系,但在复习时并不需要去翻看其他教材。以社会医学部分为例,对应关系如下:

由此可见,虽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与多本教材相联系,但均是对于部分内容的提取,故此,各位同学不需要翻看其他教材。
导论第八问:
简答题记什么?简答题什么时候记?记不住怎么办?
简答题,主要记忆两部分内容“主要知识内容+答题逻辑”。知识内容主要是指课本的只是内容与在清华通关课堂中授课讲师补充的内容。
答题逻辑主要是指在吃透真题时,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拿下高分。对于简答题的记忆,建议各位同学在四轮复习后(即8月份)开始进行。在背书的时候肯定会存在“背了忘,忘了背”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同学们不要灰心,做到按时复习与理解即可。
后期--背诵
导论第九问:
背书背不住,怎么办?
以思维导图为树根,以各个逻辑节点为树杈,以各个知识点为树叶,由浅入深的去背书。大家要知道,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项任务,一份质量较高的思维导图,在复习时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导论第十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有哪些背诵tips呢?
①不要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点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
②关注学科热点、时政热点。学会基于书本的内容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厘清思路、知识与运用间的关系。
③打破学习的刻板印象。学会“在其位,谋其政”,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的内涵,合理发散思维。
导论第十一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真题应该如何使用?
①以真题为导向,摸清出题人的出题思路。
②以真题为依托,合理探寻交叉学科的内容。
③以真题为基础,查缺补漏,知识扫盲,梳理问答题的答题思路与模板。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论》复习难度相对不大,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在前期做好理解准备的基础上,后期不断背诵和练习,总结真题规律,训练做题思路,相信大家只要付出,就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最后,想要送给大家一句话
磐石方逢玉,淘沙始见金
青霄总有望,唯恐不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