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泄露有风险,跟着小米金融学习如何防范
近年来,非法泄露、买卖个人信息所引发的安全问题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隐私泄露不仅会使被泄露者不断遭受信息骚扰,还会被用于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公民个人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隐私从何泄露?又有哪类风险?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联合北京反诈中心首次推出防骗专题,助力大众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使用数据。
常见的隐私泄露途径有:社交媒体、网络调查、注册登记、各类单据、公共Wi-Fi、复印打印、废旧手机等。一旦隐私泄露,就有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1、垃圾短信骚扰不断
随手打开短信收件箱,入眼的几乎全是各种各样垃圾短信:“恭喜中奖”,“诚邀刷单”,“店铺满减”,“免费提额”等这些都是日常隐私泄露的“后遗症”。甚至一些垃圾短信里还暗含病毒链接、钓鱼网站、诈骗陷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经济损失。

2、推销电话持续轰炸
据统计,2022年骚扰电话标记总量超4.99亿次。有些骚扰电话的拨打并不是一次意外,电话接通后,对方可以准确叫出你的名字甚至说出你的网购记录,入住信息,航班详情……个人信息被一览无余。

3、个人信息的贩卖及冒用
“大学生贩卖自己身份信息后成逃犯”、“女子被冒用照片用来招嫖”、“多地频发‘被法人’‘被高管’现象”……曾有群众反映,网上有收集买卖个人信息,有人收购、出售各种生活照、套图牟利,甚至某些平台十几元就能打包一份海量用户信息。

4、诈骗团伙利用信息制定诈骗套路
个人身份信息、电话、住址、通讯录等隐私信息泄漏,导致被骗子盯上,“量身定做”针对性骗局,比如:杀猪盘,冒充公检法,校园贷冒充熟人诈骗,快递到付(拆开后发现并非自己购买)等。

5、滋生线下刑事犯罪
随手丢弃的快递单,社交平台的照片,朋友圈炫富,动态更新,地址定位……个人信息的过度暴露,让不法分子随时掌握用户真实情况,从而滋生线下刑事犯罪。
隐私泄露防不胜防,为助力大家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天星金融提醒大众,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这几点: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不轻易接收或下载不明链接,务必保管好个人账户或密码,谨防泄露。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对于废弃的小票单据要及时销毁上面的个人信息。
3、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轻易外借,相关复印件要标明用途和使用日期。
4、使用社交网站时,尽可能避免透露真实身份信息,包含个人信息的动态要谨慎发布。
5、警惕电信诈骗,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转账汇款。
想要远离个人隐私泄露危害,天星金融建议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金融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才能远离隐私泄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