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逐字稿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背影。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其中的故事情节。
老师听到有同学说了,父亲带着儿子买橘子,看来大家对此印象深刻。
背影呢,主要表现的是浓浓的父子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外一篇散文。风格不同,但是同样精彩。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板书 题目作者)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呀,注意提取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行走路线。
还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变化,下面开始。
老师听到大家的声音都已经渐渐小了,想必大家都有答案了。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戴眼镜女生,请。
朱自清先生的路线是从家开始的,你来说,我来写。
先是从家出发,
然后呢,经过了一条曲折的小路,
接着呢。
路过了一片非常好,景色优美的荷塘。(板书)
最后呢?
又回家了(板书)
这就是朱自清先生在本文中的行走路线。
请思考作者刚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颇不宁静。这4个字总结的非常好,请坐。
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来想一想。
他既然取名为荷塘月色,然后呢,肯定在荷塘逗留许久。
我们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呀。朱自清先生在描写荷塘景色的时候,花了大量的笔墨。
那我们接下来评析一下,描写荷塘景色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请看书本。
描写的荷塘景色美不美。大家异口同声美。
那美在哪呢?描写了荷塘里的什么景物呢?朱自清先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表现了荷塘怎么样的特点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前后两排为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这个问题,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开始。
时间到了,老师看同学们讨论声音已经渐渐小了。
哪个小组先来回答一下呢?
第三小组你说老师写。(板书)
先描写荷叶,荷花,荷香
还有呢,荷波和流水,说得非常好。
荷叶有怎样的特点,它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同学们注意看书本,看文章内容。这位同学说呀,
朱自清先生在描写荷叶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突出了荷叶多密高的特点,说得非常好。
荷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荷花,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千姿百态,非常美。你们小组讨论的非常认真,非常好,请坐。
接下来哪个小组来说一下荷波,荷香,流水的特点?
第一小组,请
荷香运用了一个叫通感的手法,那你们能描述一下什么叫通感的手法呢?
荷香是用鼻子闻到,是嗅觉,但是作者却
运用听觉来写,把它比喻成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叫通感,体现了荷香怎样的特点?似有似无非常的清香淡雅,分析得很透彻,那么荷波和流水呢?
荷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像闪电一样,速度非常快,说的非常好。
那流水呢?
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流水脉然多情,
你们小组分析的也很透彻,思考的也很深入,请坐。
那么这些景已经将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里的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了。
纵观全局,这样的荷塘是怎样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哪个小组来说一下?
第4小组请,这样的荷塘是清幽,淡雅非常朦胧,非常美好。总结得非常好,请坐。
王国维先生说呀。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物一景总关情。那朱自清先生面对如此美好,清幽淡雅的环境,他的心情如何呢?
第5小组请。
概括的非常准确。朱自清先生此时的心情是
淡淡的喜悦,非常好。
这个小组概括得非常好,你们小组的情感感受能力非常强,请坐。
那老师又有一个疑问了。
朱自清先生这种淡淡的喜悦一直维持到他回家之后也是喜悦的吗?
同学们都在纷纷摇头,为什么呢?
为什么他回家以后就不喜悦了呢?
变成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分钟,可以自行思考,也可以与同桌交流讨论,开始。
时间到,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纷纷抬头了,若有所思的样子想必都有答案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第三排这位男生请。
朱自清先生从荷塘离开,回到家之后,
心情又变成了颇不宁静。为什么呀?
他思考的非常的深入,联系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社会动乱,水深火热,非常黑暗,非常好,请坐。
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动荡不安,他一方面非常憎恶讨厌社会的现实。
另一方面,他又不敢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所以他产生了这种想要逃避现实,寻找一处宁静的地方。
荷塘对他来说就是那一处宁静,但是他总归得回家,总归要回到现实,所以说等他回家之后,他又变得颇不宁静。
那本节课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先生描写的荷塘美好景色,也体会到他的情感变化。相信大家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咱们全体同学带着这种感情,结合配乐大声齐读本篇文章。这次大家表现的都非常棒,情绪非常饱满,声音特别洪亮,掌声送给自己。
布置作业
咱们趁热打铁,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朱自清先生其他文章进行评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