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战乱中逐步崛起的“地头蛇”——南非“号角”主战坦克
(本专栏所采用的图片来自各大军事论坛)
在南非自主研制的“号角”主战坦克诞生以前,恐怕没有人会相信非洲国家也能自主研制武器装备,而它的诞生注定会在坦克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上世纪60年代,南非因种族问题而被全面武器禁运,面对安哥拉等邻国开始大规模装备T-54/55这类苏制坦克,自己那300多辆“百夫长”有些力不从心。
(坦克型号主要以MK3和MK5为主)

1975年,南非野蛮介入安哥拉内战,派遣大批装甲部队对安哥拉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压制。在实战过程中,南非军队发现自家“百夫长”虽然在火力和防护上占有优势,但机动性能十分差劲;
1976年,南非开始“号角”1型主战坦克的研发工作,该项目由阿姆斯科公司负责,并在之后两年陆续生产了三辆样车;
1979年,样车通过测试,被正式定型为“号角”1A主战坦克;
1983年,“号角”1A开始批量生产。

由于手头只有“百夫长”,南非工程师便以它为模板来设计“号角”,附以从各种途径拿到的工程蓝图数据。
在火力配置上,“号角”1A装备了一门南非特许生产的L7A1型105mm线膛炮,炮身上加装了抽烟装置和热护套。可发射初速达1470m/s的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3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的并列机枪,炮塔两侧各安装了一组4管烟雾弹抛射器。

在防护性能上,“号角”1A安装了裙板和附加装甲,车体正面也有所加厚。除此之外,炮塔后部的储物箱被加长加宽,为以后“进化”为澡盆做准备。

“号角”1A最重要的是动力系统的改进工作,其增大了发动机仓,采用了一台AVDS-1790-2A V型12缸气冷柴油机(750马力),搭配上艾利逊CD-850-6自动变速箱,平地极速可达45km/h。

在电子设备上,“号角”1A搭载了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和’像增强器’双通道瞄准镜,标配双向稳定器。
就此,“号角”1A主战坦克闪亮登场,在性能上远超同时期非洲国家的苏制坦克,还一度登上西方坦克排行榜。
衍生型号
1991年,南非吸取了安哥拉战争的宝贵经验,决定对“号角”1A进行改造升级,而这也是目前最新的深度改进版——“号角”1B主战坦克。

首先原先的方型炮塔安上了楔形附加装甲,尾部的储物箱体积进一步增大,同时做了防水设计,南非装甲兵经常将其当做澡盆来洗澡。
主炮依旧是L7A1型105mm线膛炮,但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辅助武器则是两挺7.62mm的轻机枪,一挺同轴,一挺车顶。
“号角”1B改用一台AVDS-1790-5/6型12缸增压柴油机(950马力),悬挂系统也改为扭杆式,配合双差速转向机构和液压减震器,越野性能进一步提高,平地极速可达58km/h。
最后还装上了全新微光夜视仪和第一代热成像仪,夜间索敌能力增强。

总的来说,“号角”系列是南非基于多年实战经验而研发的产物,其综合性能可以在军事水平落后的非洲称王称霸,堪称“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