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气动一元论(2-1-1-2)——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制毡术,气象万千之中隐藏的秘密

2-1-1-2.气动一元论(Pneumatic Monism)
- 气动一元论由阿那克西美尼提出
- 在场域论上的对立是贯穿现实世界普遍理性秩序的维度(Universal)和未被解释的的现实世界维度的对立(Global)
- 在本体论本体即气(pneuma/air)
- 在认识论上认为一切都是气变化而来的自然现象(理性秩序对现实世界进行支配,以气为能动者产生现象)
- 在目的论上认为世界有两种运行的模式(本源气可以有两种变化的方向),气有一个变化的谱系:光/火(类精神)→风,汽,水,土/石头(物质),把精神和物质的维度用同一种本源的运动来解释。气就等于神,是主动性的创造能量,会赋予自身具体的形式(施加活跃的精神规定性,例如风=气²,火=气,汽=气^3),成为实体,赋予被动的不活跃东西可见可感的形式(实体化过程),产生了具体的现实世界。
- 朝向风,汽,水,土/石头的方向变化,即凝结(condansation)/制毡(Felting),进行实体化,成为受动者。气要经过制毡术(火风气水都会参与进来)才能实体化(substantialization),实体化的过程是将气的几种形态的运动趋势通过制毡释放出来,在施动的能量——火的催化下,精神的规定性叠加,越来越复杂(规定性中还有规定性),赋予被动的东西可见可感的形式,形成了土/大地(被动塑造的)
- 朝向火/光的方向变化,即稀疏(rarefaction),变得越来越轻,规定性变得分散,实现实体化/超实体化(desbtantialization/transbtantialization),成为施动者/动力,最精纯的施动者即火,可以给一切施动
- 施动(精神的维度)和受动(物质的维度)是相对的,更稀疏的可以冷却对方,更稀疏的可以温暖对方,主体性没有实实在在地被把握,而是在施动与受动的差异中被勉强把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