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进军——万历援朝战争(十一)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无为畅玄
蔚山惨败后明军锐气大丧,杨镐一溜烟跑回王京忙活起来,想法把万历皇帝给搪塞过去。他也是个胆大的主,竟然来个丧事喜办,给万历写封捷报。大门不出的万历先被蒙在鼓里,前后出十万两银犒赏军队,还赐给邢玠一柄尚方剑。但这事却被军前赞画丁应泰给捅穿了,他在走访南军士卒了解情况,又探到杨镐与内阁大学士张位的手书后,一封弹章递到万历手中。了解实情的万历震怒不已,在七月将杨镐、张位罢官,天津巡抚万世德接替杨镐职位,李如梅、麻贵等均受处分。
杨镐在忙着脱罪,邢玠却在战后反思,一边继续索要援兵,一边重新制定反攻计划。二月初,新计划蓝本出炉——等援军到后兵分三路,一路攻泗川,一路攻梁山,一路攻蔚山,水兵在外海提供支援。二月初三,明军分散兵力,李芳春驻防安东,叶邦荣驻防龙宫,吴惟忠驻防忠州,蓝芳威驻防稷山,李宁驻防公州,董正谊驻防全州,摆赛驻防安城。不久后,刘綎的川兵到达朝鲜,水兵由陈璘、邓子龙率领亦抵达朝鲜。为了解决粮草缺乏的问题,朝鲜一番大建后,造出五十八艘漕船,另有七十艘正按部就班地建造,此外还有四十艘战船建造完成。明朝联军的水军短板被补上,又有了出击的本钱。

三月间,明军诸将集合王京,邢玠调整部分进军计划:麻贵担任东路军大将,辖明军两万四千,朝军五千五百,目标蔚山,守将加藤清正;李如梅为中路军大将,辖明军一万三千五百,朝军二千三百,目标泗川,守将岛津义弘;刘綎为西路军大将,辖明军一万三千六百,朝军一万,目标顺天,守将小西行长;陈璘率明朝联合水军两万余人支援。本次反攻总兵力近九万人,规模空前,可谓开战以来明军规模最大的反击。但大军尚未出发,一片阴云就降临在明军头上。四月,首次援朝主将李如松在辽东中伏战死。李如梅不得不回国接任辽东总兵,中路军大将一职由董一元接任。八月,东路军屯庆州,中路军屯星州,西路军屯全州,陈璘率五千水军南下古今岛和李舜臣会合。九月,三路大军并进,战斗拉开序幕。

九月初十,麻贵自庆州出发,解生、杨登山两人率六千骑兵为先锋,王国栋、颇贵率三千骑兵后继,金应瑞带领朝军朝东莱前进牵制釜山援军。二十一日,先锋到达蔚山城北。第一次蔚山之战后,加藤清正就大修蔚山山城并囤积粮草,他已经明白手里的一万日军要论野战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但要说守城那还是绰绰有余。不论明军如何引诱,就是缩在城内。麻贵也吸取杨镐战败的教训,不去强攻,准备围死清正。于是明军又在城下盖起草房,天天派人邀战。二十六日,麻贵佯退,日军仍不中计。二十九日,日军援军由立花宗茂率领从釜山而出,麻贵下令粮草辎重火炮等物资后移三十里,大军仍然围城。之后立花宗茂诈败伏击明军,麻贵虽然吃亏但仍不动摇。围城直到十月六日,董一元泗川大败的消息传来,麻贵对侧翼空虚大为忧虑,只得引兵撤回庆州,不久再撤永川。东路军就此失败。

泗川新城三面环海地势险要,由岛津义弘修筑,旧城留驻三百余人,此外还有晋州、昆阳作为外藩,又在晋江南筑望晋寨,有守军二百余人,望晋寨东面又筑有永春寨,对明军进行严防死守。可惜岛津义弘千防万防,却没防住内应,九月十八日明军到达晋江边,正愁如何过江破寨,潜伏在望晋寨的明军间谍郭国安就传来消息。二十日,郭国安火烧望晋寨,明军先锋茅国器乘势渡江杀入寨中,董一元紧接其后攻破永春寨,二十一日又攻破昆阳,晋州日军只得撤回泗川新城,至此明军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二十八日,先锋卢德功率领步骑三千进攻泗川旧城,虽然旧城被破,但卢德功却死于流弹之下,旧城守将川上忠实身中数箭逃回新城。岛津义弘清楚不能和明军野战,眼睁睁地看着旧城沦陷,其子岛津忠恒发兵援救的要求被他驳回。
二十九日,明军商议进攻新城,此时茅国器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参与过之前的蔚山战役,围城日久却被援军击溃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要求先把固城等靠近新城的钉子全部拔了,最后再进攻新城。这种想法被一路大胜冲昏头脑的董一元断然拒绝,他下令在十月初一进行总攻,由茅国器、叶邦荣、彭信古率领三营步兵攻城,郝三聘、马呈文等将率领四营骑兵围堵各门,只留下一支步兵守大营。前期进攻十分顺利,明军大炮的优势火力将日军摁在城头,之后城门也被轰破一扇,破城已是迟早的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彭信古的兵员参差不齐,军中一群地痞无赖,一个操作不慎,把明军的炮兵阵地给炸了。正在进攻的明军以为后路被断惊慌失措,而岛津义弘抓紧时机对彭信古部进行反攻。彭信古的溃败引起了连锁反应,城外不知所措的骑兵看到尾随溃兵的日军也是士气大跌,望风而逃,独独留下了茅国器和叶邦荣的两营步兵在城内拼死抵抗。蓝芳威的后备兵驻扎在十里开外,见势不妙也跑了,董一元叫破了喉咙也不管用。此战明军大溃,损失达七千余人。茅国器拼死逃回,仍不忘前期取得的战果,要求董一元死守望晋寨,为下次反攻保留下桥头堡。董一元生怕日军继续追击,否决了建议,一直北撤到星州才停下脚步,撤军路上哭声震天。

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离日本主力最远,虽难有援军却占尽地利。顺天城三面靠海,涨潮时大船可行,落潮时却是一片烂泥。进入顺天海口的獐岛还有藤堂高虎的水寨把守,獐岛东面还有宗义智的水军支援。靠陆一面丘陵起伏,行长靠着高丘筑墙挖壕、屯兵积粮,有守军一万三千七百人。刘綎采取了和董一元相反的策略,先派遣两支偏师拔了顺天周围的乐安、光阳两颗钉子。进攻时他还不想浪费士卒,利用行长的求和心理传递和谈信号,想把行长骗入明军大营关押,兵不血刃地拿下顺天。行长又被再三发出的和谈信号迷惑,于九月二十日带了数十骑去刘綎大营。但日军也不是没有间谍,行长一到明军大营就识破了明军计划,等到刘綎变脸连忙上马逃出大营。刘綎没办法,仓促之下只得硬打,陈璘、李舜臣也率领水军相助,却仍被日军的铁炮给挡了回去。之后两天,水军接连进攻都被日军挡回。眼看这么打着没效果,刘綎干脆停止了进攻,就地制造云梯、飞楼、防车等攻城器械,伺机再战。三十日,水军游击王元周又率百余艘战船来援,明军士气大为提升,于是刘綎与陈璘商议于十月初二再次发动进攻。

等到十月初二,明军推着攻城器械向顺天城前进。只是攻城器械看着实用,在日军的乱枪之下却近不了城墙,更别谈登城了。日军趁着明军推进攻城器械没有防备,居然直接冲出城外击溃明军先头部队,多亏李芳春、牛伯英的后续部队抵挡住日军反击,但是攻城器械被烧毁,水军也因退潮而撤走。初三初四两日,陈璘毫不懈怠率领水军继续猛攻,但刘綎却出人意料地退缩不战,水军损失十九艘沙船及二十余艘号船。之后两日西风盛行,明军水师不敢出海攻打,刘綎也在接到了董一元战败的消息,只能告知陈璘尽快撤兵。十月初七,刘綎撤兵北归,初九,陈璘水师也只得撤回古今岛。
三路明军全部失败。不久,勘科徐观澜上奏战报。万历震怒,将引起泗川溃败的马呈文、郝三聘斩首,董一元等代罪立功。不过黑夜将尽,丰臣秀吉已薨的消息终被核实,日军也在此时开始了大撤退。
参考资料:
[1]柳成龙.惩毖录[M].朝鲜古书刊行会,1913
[2]川口长孺.征韩伟略[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3]茅瑞征.万历三大征考[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4]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5]万斯同.明史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中华书局,2015
[7]赖山阳.重订日本外史[M].博文馆,1910
[8]日本参谋本部.日本战史·朝鲜役[M].偕行社,1924
[9]李舜臣.李忠武公全书
[10]春秋馆.宣祖昭敬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