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电影预告分析
刚刚播放的预告片,让很多人都有了极大地兴趣去观看关于我们最可爱的亲们的故事。我这里做了几点分析(本人个人观点)
1.电影主角:电影中的志愿军部队,应该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队,而是一个由普通步兵,侦察部队,工兵,高炮部队组成的联合特别突击部队



2.战役:《金刚川》电影到现在都没有阐明是那次战斗,个人通过推测“川”字和度和抢夺桥梁来看,估计是熙川战役:“以第42军的两个师,位于长津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进行防御,阻击合钳制东线之美军。以第39军和第40军进抵云山,温井等地,相机从正面伏击冒进中的美军。 以第38军及第42军的第125师首先歼灭熙川之美军,占领德川,然后沿清川江向新安州方向迂回,阻美军增援和断美军退路。以第50军和第66军开赴安东(今丹东),新义州,辑安等地,作为战役预备队。”
“1950年10月26日,韩国军第6师先头营进至鸭绿江边的楚山,并炮击中国边境,该师主力位于熙川地区;韩国军第8师主力由德川经球场进至熙川;韩国军第1师主力进至云山地区;美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分别进至龙山洞、博川地区。志愿军为分途歼灭冒进之敌,迅速调整作战部署。28日,第40军主力在温井以东**洞地区,向韩国军第6、第8师各2个营发起攻击,至29日晨将其大部歼灭。该军第118师进至古场地区,于29日晚,将由楚山折返古场的韩国军第6师第7团大部歼灭(见古场洞战斗)。与此同时,第39军进至云山地区,对韩国军第1师构成三面包围。第66军进至龟城以西地区,准备迎击美军第24师。第38军在韩国军第8师南撤后占领熙川。至此,西线志愿军主力已进至古军营洞、塔洞、泰川以北、云山以北、温井、熙川一线,完成了战役展开。”
3.装备武器:
1.志愿军单兵装备:

(2)个人推测这个不是机枪,而是无后坐力炮,看样子像是美制57毫米无后坐力炮
52式57mm无后坐力炮仿制美国的M18无后坐力炮,并做了一些小的改进。其最大炮口初速310m/s;射速8发/分;最大膛压36.3MPa;最大射程3000m;直射距离300m;方向射界10°,高低射界7°;火炮总质量28.8kg(美制火炮最早配用M1917A1三脚架,即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三脚架,其质量达24.2kg,结构复杂。其炮身正下方配有一个可伸缩的撑杆,后膛外锥斜面上可以安装两脚架)。52式无后坐力炮可换装国民党政府研制的轻型三脚架(质量6.8kg),故武器质量大大减轻,炮身质量22kg,机动性更强。

(2)

开始以为是38步枪或者99卡宾枪,就来细致看了一下底下的弹仓,感觉是莫辛纳甘


(3)波波沙这个肯定不会认错了



(4)电影中还出现了防空炮


推测很大可能是苏联的MI939型37毫米,这款高射炮在抗美援朝中运用广泛,开始看正面以为是德国防空炮,后来看装填看了几遍,发现符合型号的德国高射炮都是单发装填的,不是连射的。所以最终明确定在苏联高射炮上。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向苏联采购了大量的该型高炮,装备了101个独立高炮营。在1952年的“反绞杀”作战中,针对美国空军实施机动重点突击的轰炸特点,高炮部队采取“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方针,除以一部兵力保卫桥梁、仓库区的重点目标外,其余部队实施机动作战。
该型炮口径37毫米,行军状态长6.04米,战斗全重2100千克,运动方式为机械牵引。最大射程8500米,最大射高6700米,有效射高3000米。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5°~+85°。方向瞄准速度8.35°/转,高低瞄准速度3.75°/转。初速880米/秒,理论射速160~180发/分,战斗射速80发/分,使用曳光杀伤榴弹和曳光穿甲弹。
1937年,苏联加里宁工厂以瑞典博福斯公司研制的M34式40毫米高炮为蓝本,研制出45毫米高射炮,后经多次修改,于1938年推出37毫米高炮,工厂代号“61-К”。1939年正式定型,命名为“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并于1940年投入批量生产。除加里宁工厂外,伏罗希洛夫工厂也参与了该型炮的生产,至1945年,总产量超过18000门。该型炮采用短后坐、立楔式炮闩、液压制退机和弹簧复进机,炮口装有消焰器,弹匣供弹,配用向量自动瞄准具,一部分炮设有防盾。该型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主要的轻型防空武器。除装备苏军外,还出口到东欧、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高射炮炮弹是进口的。当时国内没办法,或者说很难自己制造,这点电影细节做的很好。
2.载具:
电影中主要出现了两个,都是美军的,1个是大家熟知的海盗战斗机(F4U)
F4U战斗机(英文:F4U Fighter,编号:F4U,代号/绰号:Corsair,译文:海盗)是美国海军一型螺旋桨式舰载与陆基战斗机 [1] 。
F4U战斗机为单座单发平直翼布局,加速性能好,火力强大,爬升快,坚固耐用,是美国第一种速度超过640千米/时的战斗机,也是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战斗机之一。其机翼的设计使得其与其他同类飞机相比显得很另类,除空战外,亦担当战术轰炸机的角色。
F4U战斗机由美国沃特公司研制,于1940年5月29日首飞,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军服役,朝鲜战争后,F4U仍在部分国家服役直到1960年代。


个人推测是海盗战斗机里的F4U-1C,这款战机 在1943年开始生产,但要到1945年才开始在战场出现,比较适合对地攻击而非空战。1C的武装为4门AN/M2 20毫米机炮,火力强于原本的6挺.50机枪,新武装的重量更对加速造成阻碍。

感觉像是B17,弹仓没有B29大,而且挂载仓靠后,推测是B-17F,这类轰炸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研制的一种螺旋桨发动机轰炸机。
B-17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机身的4发轰炸机,采用下单翼常规气动布局,恒速螺旋桨发动机,载弹量2吨,航程2980千米,速度每小时322至402千米,机组乘员4至6人。该机与当时其它轰炸机比较,体积大、速度快、航程远 [2] 。
该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的主要战略轰炸机,1937年8月初始型号Y1B-17交付。1944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至少已有33个B-17轰炸机大队部署在海外作战 。随后的B-17E、B-17F和B-17G型陆续改进,其中B-17F型生产了3405架,B-17G型生产了8680架。到1945年4月各型B-17轰炸机共生产了12731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型B-17轰炸机的投弹量占美军全部投弹总数的40%,高达64万吨 。
总之,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猜测,具体真假,等电影上了,一起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