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提升的感悟分享
一、如何对待‘科学权威’?
首先,科学没有‘权威’,换句话讲,科学是反权威的,科学讲究论证过程(要可重复)、方法论、逻辑、数学方法进行研究讨论的,因为科学是探索规律,逼近真理的领域。
由时空尺度概念变化,就启发了‘量子力学’,若是在量子力学显学之前,科学家都是‘经典力学’的信徒,那么永远不会相信还有其他力学理论体系,所以科学是反权威的。
那么权威不存在吗?权威是存在的。权威是无用的吗?不是的。
从管理者角度:权威的用途在于政治统治领域,社会治理管理场景中。权威的本义是,权威的作用就是可以引导比较普通的人共同的完成一件事。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所以,权威概念与科学领域是天然排斥的。
从被管理者角度,相信权威,可以实现思维偷懒,是一种生活策略,或因任务问题急迫解决而被迫相信的妥协策略,又或者不相信权威也是一种决策等等,这些都是个人意志的正常表现。谁强制规定必须采取何种策略的,都是不正确的。决策错误,那么个体就修改策略或者不修改,决策正确或者还未错误,那么个体有权保持或者修改,这叫思想自由。
简单思考,基本逻辑推导:
1、专业人士和所谓‘专业人士’与权威,谁大谁小?更应该相信谁?还是保持怀疑中立?
2、若相信了专业人士,那么是不是默认相信权威?
3、面对科学知识,相信什么?相信权威?还是有根据的思考后去相信,即通过论证过程、方法论、逻辑、数学思考后决定?(这也是一种决策,可自由选择,现实世界很多时候非必须答复,但思想训练里,还是尽量锻炼下)
二、什么是独立思考?如何培育独立思考?
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各执一词,这里仅提供一个视角,希望帮助大家。
很喜欢一位老师的话‘成年人的价值观也是一种审美’,没有太明确的对错区间或硬标准,但大体上正常人还是具有美丑之分的能力,也有最基本分辨是非能力。这是人人都有理性能力的基础,而非要后天学习训练才有的,首先要明确这一点,这是‘独立理性’的来源。(不明确的危害,如所谓‘专家人士’,会PUA你,你学历不够不具备思考,你地位低一定没有思考能力等等,潜台词是理性思考必须通过后天习得,这是倒果为因的,也是几千年社会演化下,各地区国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群体比较惯用的一般统治术)
但有‘一点’不够,容易被‘两点’,或者‘1.1’的人坑蒙拐骗之术忽悠,所以伟人才说:”‘我正式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下一步就要放大这个能力,否则脆弱的 ‘独立思考’,极易被所谓专业人士,XX权威,上司长辈等等忽悠,或者以势压人而扭曲。
那么如何加强这独立思考?那就多看多练各种论证过程,学习使用各种主要的方法论,学习和训练逻辑能力,掌握一定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这些是独立思考的基本要素,而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去修正完善价值观、三观等。
最小的比较完整论证过程。比如‘后真相时代’网络时代反转新闻,我们面对这些文章或者视频,应该冒出疑问,是否是全貌?还是断章取义?要有完整的一条链证据,即前因后果,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社会处理主体面对事件的处理要求也是要真凭实据,论证过程摆上来,而后下结论。(除非是国家重要机密,可以不公布外,但也需要回馈形成信息闭环“暂时休庭”之类的)
掌握多种方法论。方法论的就有很多,从对应场景的划分,大场景的‘认识、改造世界’一般方法论,有辩证法,演绎法、归纳法等等。还有场景小的对应工作管理、营销场景的方法论,如逻辑树方法论、5W2H方法论、PEST方法论、SWOT方法论、用户行为方法论等。若是粗步构建认知体系,就先对大场景的方法论学习消化即可。
要加强学习和训练提高逻辑能力和数学。实际,两者关系用集合来表达是有许多重合的,但数学的严谨性最高,没有之一。
在我们一般中小学教育大纲里,是没有对逻辑学进行学习,但数学自带逻辑性学习训练,里面有数学公式,微积分导数等适合‘高精细场景方法’,也有各类命题逻辑关系推导“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类数理逻辑的学习训练,而这类逻辑命题的学习和训练,有助提高我们面对法律官司、反诬告、反构陷等比较复杂的生活场景处理能力。
列举常见的逻辑工具,
演绎法之三段论
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百科】
举例:水果可以吃(大前提),苹果是水果(小前提),所以苹果也可以吃(结论)。
点评:简单易用。注意事项在于大小前提的设定,这里面可以藏进整个人类诡辩欺骗史。所以,严谨性表现在形式上,但在概念定义外延内涵上,细节隐藏魔鬼。
公理演绎法
公理的假设,定理推导,构建整个理论体系。著名的有欧几里得几何学,牛顿力学,以及后世物理体系都符合‘公理体系’。
特点:假定公理正确,那么使用演绎推理,可以保持结论也正确。
点评:物理研究对象以及背后的规律比较纯粹,如炮弹的轨迹,行星天体运动等,而在其他科学领域就不那么好使用了。
有兴趣的可以读读文一教授的《科学革命的密码》,英国牛顿他们一代科学家使用公理体系打开经典力学体系,以为化学也是如此,然而穷其一生,却一无所获,被过去成功的研究范式框死。而后过了近一百年,才在法国开启了拉瓦锡化学革命,这也是炼金术与近现代化学的分界线,化学进入科学状态,可进行科学实验和定量分析。这个过程故事很有思想认知的启发。
归纳法:数学归纳,一般归纳总结
例子一:1、3、5、7……
从上面数字可以归纳总结出什么规律?数字以+1递增,规律公式为:2n-1。
例子二:


例子三:张三做网商发财,李四做直播卖货发财,王五读书毕业失业……
归纳总结,‘读书不如卖货’。
点评:以上三个例子,大家有什么思考?最直观就是归纳法并不严谨,不如演绎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归纳总结,都要多加思考。对别人归纳总结的结论更要慎之又慎的采取,尤其是缺乏论证过程,缺乏一手证据,一手资料的论证,都是不可靠的。特别是讨论科学真相时,喜欢打牌,如某某背书,权威、专业、学历等的,可以结束话题讨论,因为这不是求知论证场景,而是博弈斗争场景,需要另一套方法和观念。
其他认知方法论:
博弈论(极其接地气的方法论)
掌握了此方法论,将能解析社会绝大多数运转规律,以及我们传统文化里至理名言也是可以‘思想推演’出来。
为什么诞生合作?因为你杀不了我,我杀不了你,所以那就只能谈判合作。而非后世各种腐儒解释。
如何设计一套规则让罪犯互相举报,了解下‘纳什均衡’。
如何在无规则、无秩序条件下‘公平分配’?“海盗分金”了解下。
矛盾论
面对海量信息,复杂场景,变化莫测的问题,掌握矛盾主次划分能力是达成优解的第一步。
实践论
若坐而论道,世界就会和平,那么世界就没有战争。若经验为王,也就不会最优秀的马车车夫失业。若是理论最重要,那么科学家哲学家就是世界统治管理者。实践者就是掌握‘经验’和‘理论’两个工具,去完成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取自《荀子·正名篇》,定义权、话语权:定义概念)。(简单翻译,就是王者要掌握定义权,一个定义概念确定了,名实相符,才有辩论基础,这样道理实行,人人大脑思考才有方向,才会畅通)
举例。例如国际上(实际是西方史学)定义文明三要素:金属、文字、城市。那么我们是根据他们的定义,使用他们的定义,还是遵循他们的定义呢?还是根据我们考古历史,考古人类史,提出更加先进全面的标准?
留给大家思考。这里主要提供给大家,超越一般逻辑之上的概念——‘定义权’。越是远离数学、物理领域的概念共识越差,往往容易发生定义权争夺,而没意识这个概念的,就会处于下风,有苦难言。
而在讨论科学真相的的场景,应该遵循‘同一律’,即概念定义方向等双方要相同,这样才具有讨论的基础,否则就不是讨论,轻则鸡同鸭讲,重则对喷互黑。
这‘定义权’,或者说更宽泛‘话语权’概念作为认知台阶提供给大家练习。
以上是简单的总结,方法论介绍居多,而关于世界观还没分享,就这样吧。里面还是有许多不成熟,不成体系,能看到这的,一起讨论学习,祝大家变得更强。
分享一篇文章《钢刀原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使用两套方法论》》,在观察者风闻里。
逻辑清晰,简单的数学组合就把目前思考的主流思想群体分类,认识世界采用‘排除干扰因素’的“刍狗论”,而改造世界采用‘不排除干扰因素’的“悲悯论”的分裂式思维,矛盾而统一的结构,在已知概念里组合起来,非常具有启发性,对认知体系构建很有帮助,有需自取。